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听着这首上海滩,你想起了什么?是那个穿着黑风衣带着白色围巾的许文强,还是上海滩灯红酒绿的生活?
上海,一个从民国时期就有着独特神秘色彩的地方,即使战争都没能抹去她的风华,那首《夜上海》即使多年依旧传唱。很多导演也争相喜欢用上海来作为自己的摄影地,是因为上海有着她独特的风华绝代韵味。
上海的故事总有几个大佬,就像周星驰《功夫》中的冯小刚一样!

但今天故事里的主角太厉害了,他当时可真的是上海滩说一不二的人物,就连当初的蒋介石都要给他三分薄面。他就是杜月笙。

人物简介
杜月笙(1888年——1951年),男,原名杜月生,后由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江苏川沙人(今上海浦东新区),是近代上海青帮中的一员。
1902年,杜月笙进入时为青帮上海龙头的黄金荣公馆,负责经营法租界的赌场“公兴俱乐部”。
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
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1929年,杜月笙创办中汇银行,涉足上海金融业。
1949年4月,杜月笙前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于香港病逝,终年63岁。
百度上关于杜月笙的简介也是十分传奇,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成为了现代实业家、社会名流与地方领袖,成为当时活跃的政治风云人物。杜月笙有过人的投机沾营本领与玩弄权术的狡诈,对前清遗老、军阀政客、党国高层、社会名流,乃至金融工商巨子,无不执礼甚恭,倾力结交。而蒋氏高层如孔祥熙、宋子文、戴笠等,无不结为杜氏豪门密友。杜月笙心里一直对文化向往和敬畏,发迹后与文化界甚密,能在知识界、文化界也周旋得游刃有余。

百度百科中关于杜月笙的纪念馆只有墓园以及故居,而却忽略了他曾于1931年建造的上海杜家祠堂,那今天小祠就来介绍一下杜月笙的杜家祠堂!

上海杜家祠堂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堰,由杜月笙于1931年建造。
上海杜家祠堂,又名杜氏藏书楼、杜宅,是杜氏宗祠的一部分。杜月笙成名以后,为了显示自己“仁孝为先”,并能光宗耀祖,建造了这一祠堂建筑,并举行了规模盛大的落成典礼。祠成之日,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几乎所有当时政要名流均分送匾额,并派人到现场祝贺,成为当时轰动上海滩的社会事件。如今,家祠等其他建筑均已毁损,仅存藏书楼。

杜宅坐北朝南,混合结构,二层,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左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其外立面气势恢宏,内部布局简洁明快,有会议室、休息室、藏书室、壁炉等,装饰考究,工艺精巧,风格中西合壁。1931年5月,杜月笙在故乡浦东高桥镇重修了杜家祠堂。原先的老祠堂只有两间土屋,杜月笙发迹以后,为了光耀门庭,收购了老祠堂周围五十多亩土地,新建杜家祠堂。

祠堂落成以后,杜月笙请来当时老城隍庙的星相霸头高铁嘴,选定黄道吉日举行“奉主入祠”的仪式。翌年初夏落成。1931年6月9日,杜举行盛大的奉主入祠典礼,仪仗队长达数里,蒋介石特送祝词、匾额,国民党军政要员和社会各界名流近万人前来祝贺,大庆三天,成为轰动上海的社会事件。祠堂前原有白石牌坊,门立一对石狮。主体为三进五开间院落。院内建有戏台。专辟马路通高桥镇。日久,祠堂破落,仅留五开间两层楼房一幢,为杜宅。1949年后祠堂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沪部队征用。
现在大家了解了杜月笙的祠堂了吧!记得以后有空去上海时,与其去人多的网红景点看人头,不如去这里品一品当年的上海滩风云吧!
更多精彩祠堂信息,请长按二维码,或进入宗祠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