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何以为道

作者: 焦作太极徐 | 来源:发表于2019-04-25 06:34 被阅读17次

阴阳何以为道

        灵泉隐者//文

题记:虽言词激烈,也矫枉过正,为唤醒阴阳人,而维护太极正义,不得不如此为之。阴阳文化,乃是传统文化的固疾、顽症、最大病根。因而,回归太极文化、回归太极之道,是做好太极人的最大使命。

      ( 一 )不识太极妄论道

        当今之时有许多的学人喜欢论道,但又确确实实不认得太极至道、不识得太极真道,却自以为是地拿来个阴阳之道在炫耀。岂不知,不识太极莫论道、不知太极妄论道。如此阴阳之道,岂能与太极大道堪比,也只能是胡扯八道。

太极大道乃先天至道。《道德经》所言: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下母。--------天下之母者:乃万物之本体,是本源、是本根、是本宗。太极之道者:是真一、是太一、是独一不二。天下万千的子孙,又有谁是二母所生的呢?不可见、不可闻,根本也就没有的事!太极之道独一不二,何来阴阳胡乱搅和。但也偏偏就有人要拿阴阳二货来充当、来顶替、来取代太极之大道,岂不幼稚可笑。

《道德经》又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这里可要看清楚了、想清楚了,太上老人是怎样在谆谆教导我们的,在这里明明白白说的是:太极之道是生一、生二、生三,而又三生万物,万化太和的太极大体统。何来阴阳之道的二分、二混、二赖、二反、二对、二立,二出奇呢。阴阳,又能够算得上什么呢,这里对阴阳的明显定位,也只是太极大道所生成之万物中的二性而已,阴阳很显然是不在太极之道的一、二、三之列的。阴阳之道,充其量也不过是阴阳二道,是二性之道,是旁道、是歪道、是诡异之道。阴阳之道是不可以与太极大道混为一谈的。

当下的所谓文化人,他们明明知道太极之道是天下至道、是不二之道。但又不认得太极、不识得太极,更不真正懂得"识得一、而万事毕”的真义。胡乱的就拉个阴阳文化来充当门面,拿着个阴阳文化来当令箭了。岂不知,正是阴阳文化这块腐臭的遮羞布,表明了他们的故弄玄虚、不懂装懂、无知可笑。(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阴阳何以为道

    (妙真太极道论)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在《易经》的《传》中的表述,与老子的《道德经》的太极之道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 阴阳何以为道

    阴阳何以为道 灵泉隐者//文 题记:虽言词激烈,也矫枉过正,为唤醒阴阳人,而维护太极正义,不得不如此为之。...

  • 悟医道真(九百五十三)

    “帝曰:何气使然?愿闻其道。岐伯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 黄帝问曰:疟疾之类症固如此,何气使然?...

  • 太极图

    《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此是说,“道”涵阴阳,是阴阳二...

  • 阴阳道

    《神仙也是人在做》五十八集 王经世带着人从盐亭浩浩荡荡开到青龙山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在道观门外,身穿制服的人几乎...

  • 婴童医话(八十二)

    人之所藉以为生者,阴阳二气也。阴阳顺行,则消长自然,神清气爽;阴阳逆行,则往来失序,百病生焉。 推拿一道,当分六阴...

  • 伤逝

    父母既亡兮,我意徬徨。阴阳两隔兮,永增我伤! 父母既逝兮,何怙何恃?无以为告兮,聊尽人事。

  • 七绝:道伤

    野鹤闲云沽酒香,千丝万缕炼成章 阴阳得会乾坤定,何奈存留一道伤 -------------------------...

  • 人鬼情未了

    鲁女递文早, 奇闻惊天好。 阴阳两界情, 忠义何言少。 潇清妩毓精彩故事为君道

  • 精读《黄帝内经》(第270天)

    帝曰:何气使然?愿闻其道。岐伯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鼓颔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阴阳何以为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bo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