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考研 | 方剂必考点

作者: 148a4098b41a | 来源:发表于2019-06-28 09:54 被阅读0次

第一章    方剂学总论(一)

一 方剂、方剂学的概念

1.方剂: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 选择合适的药物, 酌定用量用法, 按照组方原则, 妥善配伍而成。

2.方剂学:研究方剂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及其临证运用的一门学科。

历代医家成就与代表作

时期医家代表作意义

先秦《五十二病方》现存最古老的方书,医方283个。

两汉《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提出了系统总结了整体治疗、标本缓急、三因制宜等治则理论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

魏晋南

北朝

葛洪《肘后备急方》显著特点:“简”“便”“廉”“效”

为青蒿素的研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刘涓子《刘涓子鬼遗方》现存最早的外科方书

隋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共载方7500余首

王焘《外台秘要》收方6000余首,整理并保存了一大批唐代及唐以前的医方

宋元

唐慎微《证类本草》首开本草附列医方的先例

《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颁行的成药药店。

成无己《伤寒明理论》系统阐述了张仲景《伤寒论》常用方20首的组方原理及方、药间的配伍关系,开方论之先河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首创脏腑辩证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 “火热论”创河间学派

张从正《儒门事亲》“病由邪生,邪去正安”以汗、吐、下三法攻邪

李杲《脾胃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补益脾胃之法

朱震亨《丹溪心法》“相火论”主张滋阴降火之法

明清

朱橚《普济方》现存我国古代载方最多、规模最大的方书

吴昆《医方考》方剂学发展史上第一部从理论上详细剖析方剂的专书

王肯堂《证治准绳》收方之广,向为医界所称道

张介宾《景岳全书》“新方八略”所创制的部分方剂,对后世影响极大

汪昂《医方集解》以治法、病因并结合专科用方,首开综合分类方剂的先例

三. 治法的概念、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1.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2.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以法统方”“以法组方”“以法遣方”

“以法类方”“以法释方”

四 常用治法及其应用

1.八法

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中提到了医学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①汗法: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之邪随汗  于而解的方法

适应证:麻疹初起。水肿腰以上肿甚。疮疡初起。疟疾、痢疾有寒热表证(麻疮肿疾)

注意:适度发汗(通身微汗出) /药常不宜久煎

②吐法: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注意:吐法易伤胃气,故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等均应慎用

③下法: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适应证:邪在胃肠而致的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证俱实者

分类: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

④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适应证:邪犯少阳、肝脾不和、肠寒胃热、气血营卫失和等证

⑤温法:温里祛寒的方法

适应证:里寒证。或寒邪直中于里,或阳气受损,或素体阳气虚弱,以致寒从中生分类: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

⑥清法: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的方法清除里热的一类治法

适应证:里热证

分类: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虛热

⑦消法: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

适应证: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

⑧补法: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

适应证:气虚、血虛、阳虚、阴虚、脏腑虛弱

分类: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

真枪实练

1.古代医籍中,系统论述“八法”者,首推(1992-41)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伤寒明理论》     

D.《医学心悟》    

E.《医方集解》

2.治法是(1996-143)

A.在辨证审因之后,有针对性的治疗的方法     

B. 指导选药组方的原则

C.运用成方的指导原则              

D. 治疗一切疾病必须遵循的原则 

3.我国历史上最早从理论上剖析方剂的医家是(1997-41)

A.张仲景   

B.成无已    

C.李时珍   

D.汪昂 

E.昊鹤皋

4.方剂学发展史上第一部从理论上详细剖析方剂的专书是(2000-42)

A.《医方集解》      

B. 《金匮要略方论》      

C.《医方考》 

D.《成文便读》     

E. 《古今名医方论》

5.麻疹初起,疹点隐而不透者,宜选用的治法是(2008-53)

A.汗法     

B.和法      

C.托法       

D.消法

6. “消法”的理论依据是(2009-151)

A.甚者从之   

B.结者散之    

 C.逸者行之   

D.坚者削之

7.首创方论的医学家是(2012-43)

A.汉·张仲景     

B.金·成无已     

C.明·吴昆       

D.清·汪昂 

8.最早记载遣药组方和配伍宜忌的医籍是(2014-43)

A.《汤液经法》     

B. 《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 《肘后备急方》

答案与解析:

1.D。清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提出:“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2.ABC。D选项指的是治则,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指导治法的总原则,比如“扶正祛邪”;而治法是在一定治则指导下制定的针对疾病与证候的具体治疗大法、治疗方法和治疗措施,比如益气、养血、滋阴、扶阳就是扶正的具体体现,发汗、清热、活血、涌吐、泻下就是祛邪的具体体现。

3.B。

4.C。明清时期,着意于释方训义,出现了第一部方论专著一吴昆的《医方考》。

5.A。

6.BCD。此题选项皆来源于《黄帝内·至真要大论》。“甚者从之”,指的是从治法,即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如寒因寒用、热因用。“逸者行之”,逸即滞塞不通,指气血不通畅,可以用行气血的方法治其瘀滞。“结者散之”,指凝结积聚之病,可以用消积散结的方法治疗。“坚者削之”,指坚实的痛积、肿块一类疾病,可以用攻削软坚的方药治疗。

7.B。

8.B。

想了解更多中医考研干货请关注公众号:高教医考 ,更多刘应科老师的中医考研书籍请到天猫云图盛世图书专营店选购,更多强化知识点可关注高教考试在线官网,有免费中医课程相送哦~请加中医考研交流群:1016661936

相关文章

  • 中医考研 | 方剂必考点

    一、药物组成配比: ⒈左金丸:黄连:吴茱萸=6:1 ⒉当归六黄汤:黄芪:当归=2:1 ⒊六一散:滑石:甘草=6:1...

  • 中医考研 | 方剂必考点

    第一章方剂学总论(一) 一 方剂、方剂学的概念 1.方剂: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 选择合适的药物, 酌定用量用法...

  • 中医考研 | 方剂必考点

    再造散 1.组成: 黄芪、人参、桂枝、甘草、熟附子、细辛、羌活、防风、川芎、煨生姜。 2.用法: 水二盅,煎至一盅...

  • 中医考研 | 方剂干货必考点

    不知不觉已经五月了,小伙伴们开始自己的复习之旅了吗,没有开始也不要着急,有道是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就...

  • 中医考研 | 方剂干货必考点

    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概念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

  • 中医考研 | 方剂必背点

    柴葛解肌汤 1.组成 柴胡、干葛、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石膏、大枣、生姜。 2.功用 解肌清热。 3...

  • 中医考研方剂必考点 | 理血剂

    一、活血祛瘀 桃核承气汤 破血下瘀。 下焦蓄血证。 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 瘀热互结小腹胀,如狂蓄血功最...

  • 中医考研 | 方剂干货

    再造散 1.组成 黄芪、人参、桂枝、甘草、熟附子、细辛、羌活、防风、川芎、煨生姜。 2.用法 水二盅,煎至一盅,温...

  • 中医考研 | 方剂比较

    1. 麻黄汤和桂枝汤 同属辛温解表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

  • 中医考研 | 方剂精华笔记

    几本具有代表的著作: 《五十二病方》: 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内经》: 最早中医理论著作,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考研 | 方剂必考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oj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