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上有一个预言,说在未来的某天,会有外星人驾驶一个5米大小飞碟,落在白宫的草坪上,结果到了那一天,真的有一个飞碟落下来,只不过尺寸比预测的稍微小了一点。这个神预言说的就是宇宙学三K微波背景辐射。
一个新学说,从小众到被大众熟知,都有一个过程,在大爆炸宇宙学红移,三K微波,元素丰度的三个基础支点中,三K微波的发现,就扮演着这样一个传奇的角色。
科学理论不仅能解释已有的现象,还有能预测一些未知的东西。
自从哈勃观察到红移现象之后,有人就从红移现象往前推,推出宇宙曾经有一个起点,如果从这个起点往后延伸推导,高温宇宙奇点就会有一个膨胀之后的余温。1948年,弗里德曼的学生伽莫夫伙同阿尔菲,赫尔曼等人着手进行余温的估算,不过当时,这个想法属于非主流,对这个结果也不太确定,所以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
1964年苏联的泽尔多维奇,英国的霍伊尔、泰勒,美国的皮伯斯等人,也对这个背景辐射做了一些探索。
之后,迪克,劳尔,威尔金森组的团队又把这个过程重新做了一遍,关开始准备制造天线,去寻找这个可能存在的余温辐射。
但他们不知道,在这个国家的某地,贝尔实验的两个工程师在摆弄他们的大喇叭天线,一种无处不在的背景干扰困扰了他们一年多。
同一个问题,困扰着处在不同专业纬度上一群人,后来,在一个超级节点上,两个团队有了交集,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原来硌脚的沙子是颗钻石,真是捡到宝了,对于迪克团队来说,多多少少有点失落,而对伽莫夫,这事则有一种打麻将被截胡的感觉。 为了表彰这两位工程师工作,1978年的诺奖,颁发给了他们,大爆炸宇宙学开始进入大众的视线。从这两名工程师的经历上看,可以说是一上班就达到了事业的巅峰之后,之后慢慢淡出了公众的视线。
此时,前期的弗里德曼,爱因斯坦,哈勃几位大神都已离去,都没等到这一刻,只有神父勒梅特在上帝的保佑下,仗着身板儿好,熬到了学说尘埃落定,成为了一个标准模型。
之后事情是不是就完了,没有?
既然大方向没问题,就可以上真家伙了,那么对数据的更进一步的精细化。
先是气球,然后是U2侦察机。之后是COB卫星,然后是威尔金森探测器,最后是普朗克卫星,在天上轮番上场。终于搞出一张完整的宇宙3K微博背景辐射地图。
在读关于3K微波背景辐射时,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是关于黑体辐射的概念。
打开伽莫夫写的《宇宙,最初的三分钟》,在整个3K微波发现前后过程中,有人在瞄准,有人在放枪,有人在画靶圈儿,究竟是真有神枪手,还是画圈画出来的神枪手,这个没有什么定论,科学总是在曲曲折折探索中进行,当在答案揭晓的那一刻,会发现答案就近在咫尺,之前却摸黑走了那么多的弯弯曲曲的道路。
话说到这儿是不是这个就结束了,并不是这样,现在有人这个结果太满意,开始从另一个角度上阐述它的来源,至于以后大爆炸宇宙模型会不会因此而反转,谁也不得而知,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资料:
1 喜马拉雅,天文原来是这样
2 《宇宙最初的三分钟》
3 《大爆炸简史》西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