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央视的著名主持人里,李咏无疑是最为特殊的一个,他的着装、谈吐、主持风格在一向四平八稳的中央电视台中不算鹤立鸡群,也堪称独树一帜。在一个国家电视台里工作,其受国民瞩目的关切程度,足以使主持人、播音员等台前幕后的人感受到他们的每一言行举止所带来的影响。用李咏自己的话说,他是走了一条逆道。原本在广院学的是播音系,可他认定搞播音没什么大出息,所以上课的时候总爱往电视系的教室跑,四年下来花在电视系课程上的时间比本专业的时间还要长。
进了电视台以后,总是躲着干播音,更愿意去当记者和编导。在他的眼里,播音就是读别人的稿子,没有自己的东西。男人嘛,就该往外闯。
于是,就有了他在《中国报道》一年多干记者的经历,接连拍了两部片子,都是往他自己的家乡--新疆反复跑了几趟得到的灵感,片名分别叫《看新疆》(1994年)和《在新疆》(1995年),都获得了政府奖。可是"天大有不测风云",1995年随着原主持人程前调到《正大综艺》栏目组,中央电视台四套的栏目《天涯共此时》主持人位置出现了空缺,台领导选来选去,挑上了李咏。

李咏可没把这当成荣誉、信任之类的,相反,他很不想干这份新的差使,一直推了半年多,最后领导把他的工资调到了《天涯共此时》栏目,这才使李咏"就范"。可是,过去以后几个月,他还是坚持以编导为主,以主持人为辅。包括当时的对台宣传,他都参与了策划,可以说是策划人之一。
1997年,形势又发生了变化,香港回归后,中央台要加强对海外的宣传,著名导演郎昆被调到了海外中心,以加强力量。郎昆找到李咏,要让他充当一个新的综艺节目的主持人。李咏觉得自己真不走运,他不仅忌讳当主持人,尤其忌讳当文艺节目的主持人:“花瓶一个!”最后还是算服从组织安排,于1998年1月份正式调入《欢聚一堂》栏目,担任节目主持人。刚开始的时候,李咏并不太适应,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找不到感觉。于是就得让搭档胡琪带着,领一段时间。怎么站、怎么说话、怎么用表情,最后还要提醒别忘了那句"掌声欢"。可是首次往台上一站,面对底下黑压压的一片观众,当时就蒙了,腿肚子转筋。 胡琪回忆起李咏紧张的样子,是"面部肌肉有点麻痹,上场前拼命与我说话,语无伦次的,特别淳朴可爱"。不过,李咏是个非常聪明的人,第一期节目就是由他撰稿,写的词不是那种板板的格式化语言,很适合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串联形式也非常新颖,观众反映相当不错。从这里已经隐约可以看出李咏追求个人风格的迹象了。
1998年10月,李咏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机。电视台花40万英磅从英国买进了大型博彩娱乐节目《GOBINGO》,略加改进,准备在二套节目推出大型互动式娱乐节目《幸运52》。这个节目采用主持人提问、4名选手回答的方式,现场决出优胜者,并颁发一份大奖。所有选手均来自现场的普通观众,随机抽取。

台里为主持人的人选问题犯了难。现有的主持人基本都已固定,不太可能再抽出来做这个节目,而且也没看好谁。到台外找,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试了不少人,可是从英国来的专家看了以后都摇头,觉得感觉不对。据说,著名男演员濮存昕也曾被邀请担任这一职位,但最后也没能成行。
在一个极其偶然的情况下,节目组的人找到了李咏,让他试一下镜。由于朋友的情面,李咏也就答应了。李咏平时作节目是个很注意穿着的人,从他在《天涯共此时》到《欢聚一堂》一直是如此。
令他想不到的是,当他穿着得体的西服往镜头前一站,英国专家立刻来了兴趣——“好像就是他!”有了专家的认可,台里基本上就确定了由李咏来接手这个任务。可李咏自己真的没什么把握,也谈不上有什么热情,用他本人的话说,是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加入过来的。同样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一年以后,他竟然离不开这个节目了,而他对主持人的看法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哪怕有一个机缘发生一点偏差,也不会造就成现在这个李咏。
你是一部电影,却已剧终!为这位传奇的人物
致敬
默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