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梅,原本月娘房里的丫头,分给了潘金莲,于是有了她之后足以入题的故事。
深读过《金瓶梅》和《红楼梦》的人,总是忍不住把两书对比着看。春梅是谁呢?红楼里的袭人。只是相比袭人始终忠厚的稳定人设,她更多面,更复杂,更教人难解。
自出场开始,春梅便是被西门庆“收用”了的人。所以自始至终,在西门庆面前,她都有点无所顾忌。孙雪娥是西门府上的厨娘兼职四房,按理说与春梅也是上下级关系,但因为和春梅吵架,硬生生挨了西门庆几脚。
春梅的泼辣劲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养成的。
李瓶儿娶进门之后,西门府上的财力增添了不少,于是兴建房屋,大量招聘,还专门请了李娇儿的兄弟李铭过来教丫鬟们乐器。春梅学琵琶。一次酒后,李铭教学的时候无意中把春梅的手按得重了一些,顿时被春梅破口大骂,骂到李铭原地暴走还不肯罢休,直闹腾到西门庆发话“今后休放李铭进来走动”。
就是潘金莲待她也是礼让三分。一次潘想喝茶,寻春梅时发现她在睡觉,特意嘱咐秋菊不要吵醒她。西门庆幽会蕙莲,向潘金莲借房子的时候,潘说你问春梅,她答应我便应允,西门庆只好放弃。
潘金莲两个丫头,春梅和秋菊。初出场时描述她们,“原来春梅比秋菊不同,性聪慧,喜谑浪,善应对……秋菊为人浊蠢,不谙事体”。这个“不谙事体”的秋菊挨了非常多的打,行刑的多是春梅。春梅对编制上与她同等级别的秋菊,天生缺少悲怜。
不依不饶,恃宠而骄似乎都有一点,而如果单纯评价她冷酷无情又似乎不太妥当。
潘金莲与潘姥姥的母女关系是人世间许多决裂母女的总和。每次潘姥姥来西门府,两人必有矛盾,春梅总是那个调解员的角色。潘姥姥为六分银子轿子钱的事向如意儿诉苦那一回,说潘金莲“没人心没人义”,春梅却劝解说“他本等手里没钱,你只说他不与你。别人不知道,我知道。想俺爹虽是有的银子放在屋里,俺娘正眼儿也不着他的。若遇着买花儿东西,明公正义问他要。”这话既是对潘姥姥又是对如意儿等说的,用潘金莲的不易宽慰姥姥,同时也表现出坚决维护自己人的立场。
西门庆的死对于府上大多数女人来说是终结,对少数人则是开始,比如庞春梅。春梅一直是没有姓的,西门庆死后,她从西门府卖出,书外的人才知道有“庞大姐”这么个人物。被领卖之后的春梅,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份。
而好戏却是从被卖的那一刻开始的。
听说薛嫂过来说要领卖春梅,潘金莲先在那巴巴地哭了。倒是春梅自己跟没事人一样,“一点眼泪没有”地安慰潘“耐心儿过”。因月娘吩咐让她罄身儿出去,一众人在那为她抱不平,她自己却说“不与衣裳也罢,自古好男不吃分的饭,好女不穿嫁时衣”。而原本几颗果子都要数好了放屉里的潘金莲,这时早忘了以往的抠门劲儿,“捡了两套上色罗段衣服鞋服,包了一大包,妇人梯己与了他几件钗梳簪坠戒指”。就这样,春梅跟着薛嫂,“头也不回,扬长决裂,出大门去了”。
月娘让春梅“净身出户”,再见时后者已飞上枝头。原想春梅那样快意情仇的人, 再相遇场面应该不太好看,不料刚好相反。攀上枝头的庞春梅还是以西门府上的身份相待月娘,尽管那“花枝招展磕下头去”的情形不一定让人受得了,但场面上的春梅,用她大家的风范,与自己的过往来了场体面的反击。
如果说在永福禅林寺礼待月娘只是名义上的和谐,那接下来春梅做的,可以称得上情义。平安惹了事,西门府因一副金头面的事陷入官司,月娘托人找春梅帮忙,春梅没说多话就帮了。此后两家开始人情往来,要不是陈敬济从中作梗,这人情还可能一直延续下去。
不过春梅终究不是个以德报怨的人,她对“上头人”的忠实,与她对“底下人”的厌恶是成正比的,所以孙雪娥可没有月娘那么幸运。春梅与孙雪娥的不和是从两人出场便开始了的。春梅得意后,听说孙雪娥从西门府出来,便让周守备把孙买回家来当厨娘,几番折磨之后又把孙卖入娼行。孙雪娥就这样,无论是在怎样的位置上,始终是卑贱地存活着。
春梅,在西门府那样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得宠西门庆却鲜少遭人嫉妒;能与潘金莲那样敏感且情商极低的人好好相处;小事上胡闹撒泼,大事时镇定自若;对秋菊、雪娥等她看不上的人不依不饶,对月娘、潘金莲等她认可的人忠厚如一。人是戴着面具生活的动物,而春梅身上,有永远揭不完的面具,偏偏每一个都与她恰好融合。
金、瓶、梅,如果说金是以她的无情入题,瓶以她的深情入题,梅便是以她的捉摸不定入题。前两者身上都有鲜明的印记,唯独梅——所有人退场之后才上台的女主,模糊不清,又饱满鲜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