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山之悦

作者: 小曼的岛 | 来源:发表于2019-03-15 15:25 被阅读58次

在我轻年时,热衷于攀山。攀山的乐趣,其值得一说的,是身体在返回山脚所获知的清凉与平静,与挥发在山间怪石、萋草、青苔、野花间的汗汁热气,同置在山脚底时,都会归向宁静。

这宁静,与同时在平地时,感召归体的热血的复醒,同等的重要。

清凉与宁静,似乎是那个离家十载的我,最为期待的执念;追求,于是也被镶了一层银装素裹的美丽标记。

一个人的一生,究竟会落下多少记得住的标记,这又该怎么说得好呢?记得住的,又会重复,或最终以“释放”似的撕毁,而“结业”。比如十岁开始记日记的习惯,这一坚持便到了大学,后来南下的工作,情感困惑、哲理似的重新思考,也都一一记录在了几十本老式的日记簿里。直到两年前,又重新看见它们,再一次作别似的,依依撕毁得不见了踪影。

与成长相处,笔尖文字的记录,那时感到多余和赘述,真倒不如一本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携带翻阅,来得精准和进步。也总是觉得,会是一个更新的思维,也会更坚强地,迎接每一个已知与未解的境遇。

我没有用电脑写作的习惯,也是因为生活和心境的不便,没能有将身体,安置在一处专职电脑工作前状态的条件。于是,写上简短的文字,只在手机上完成。

那么,多年前广告设计人的工称,对于青年时的自己,闲暇时,那在电脑前专心整理文字的偏执劲儿,显然是在追求“向内寻找”的平衡点的最佳践行的方式。

每一种维系良久的方式,都在用五指操持着,匆匆劳碌。包括而今,全职照养植物体征阿妈的职责,双手的力气,也在磨砺中被唤醒得越来越有了气力,这气力离不开坚毅活着的信念。

一位年轻的朋友,在结识很久之后,一次畅聊间,主动递来她的手给我,我也回敬了另一只粗粝的手心给她。问起为什么想要握手时,她平静的一句回答,“不会再想到死。”

不会让她再想到死亡,是生存的难题里,极为清冷、固执的操守。这样一次温暖的标记,或许又在千千万万年轻的旅者中,以向上的姿态,遨游往返。

周国平在《平淡的境界》中言,“人年轻时很难平淡,譬如正走在上山的路上,更多的是野心和幻想。

直到攀上绝顶,领略过了天地的苍茫和限度,才会生出一种散淡的心境,不想再匆匆赶往某个目标,也不必再担心错过什么,下山就从容多了。”

是的,在年轻时我亦爱攀山,因为上了山,也必得,下山而去罢。

那年骑至山顶  摄于桂林尧山

                                                          图文/小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山之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xr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