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迟了一个学期的记录,2020年暑假前,写了一半的文字扔下了,一扔就是一个学期。人啊,懒散起来实在可怕,没有最懒只有更懒,惭愧啊!今天,重拾旧文,补叙完整,为这段文字划上一个句号吧!

这个不起眼的皮箱,满载着杨师傅的心意,我不能辜负!
该怎么用好这些书、做好这件事,我觉得肩上沉甸甸的。因为从此以后,“每日一读”不是我一个人在做,我必须得坚定地走下去!
那个周五会后,我独自回到办公室,郑重地打开书箱,一本本查看、翻阅,一本本整理、登记、编号、抄写……那一刻,感觉自己在做一件神圣的事。分门别类梳理一遍,总共44本书,其中不少我也十分喜欢:《手斧男孩》在《书语者》中被反复提到,曹文轩的《菊花娃娃》之前的阅读分享中一个孩子说起过,开启我阅读之旅的《追风筝的人》,我刚刚知道的一位作家林汉达的《三国故事》,我仅有的童话记忆——来自郑渊洁的皮皮鲁系列,一套七本的纳尼亚传奇系列,《少年读史记》是我刚给乐子买的,西顿动物故事、唐诗宋词素描、短篇小说系列,以及黄倍佳、梅子涵、罗尔德·达尔……内容丰富多样,都是些好书!

细细思量后,我决定效法图书室借阅管理的方法。首先我买来标签,给每本书一一贴签、编号、登记,之后准备了一个简单的借阅登记表,就准备开张了!
我在班里细细讲了我和杨师傅因书结缘的经历,特别是杨师傅这次的慷慨支持,孩子们很受鼓舞,一番动员后借书正式开始。大家热情高涨,四十多本书很快借出去一大半。我们的“每日一读”时光里,从前没书可看、找书应付的孩子有了自己心仪的书籍,原本就爱读书的孩子也有机会交换借阅看到更多的书。而且不少孩子的看书速度让我震惊,每天要上课、作业,真不知道他们哪里挤出那么多时间的?也许真是因为喜欢吧,所以时间总会有的!
那段日子,课间常有孩子进出我的办公室,开始还会先征得我的同意,到后来大家渐渐习惯了,一个大皮箱开开合合,每次还书借阅自行登记,无人管理却井然有序。期间我及时在班里申明了几个注意事项,诸如爱护书籍、不在课堂上偷看等等,眼看着教室里的阅读氛围愈加浓厚,我真是看在眼里喜上眉梢!
我们的早读本就很短,每天给阅读的时间又常常不止五分钟,有时想起课本上那么多需要背诵的内容,我的心里总是有些忐忑。不过,再想想还是咬着牙继续坚持,就这样一直到了期末……期末考试成绩揭晓,基本还是从前的样子,变化不大!这已经太好了!在学习之余,我们的“每日一读”坚持了下来,它的隐性价值是一次考试检测不出来的,但我相信,它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催化作用,一定!
暑假来临,有些书被孩子们借走了,我也选了一些带回家给女儿看,皮箱里空空如也,可我心中满满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