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与催化当事人自发的自我协助
1.聚焦于与危机同存的应对策略与内外资源
焦点看重正向疗效的赋能效益
每一件事都有另外一面,去发现并探索另一面的存在
聚焦并看重当事人在危机中自发的生存应对之道,往往会让咨询师与当事人心中为之一亮,尊重与确认当事人如何能承受痛苦的方式,常对当事人有稳定的鼓舞效益。
小的差异带来更多差异
2.着重与问题共处时的自我照顾
咨询师会帮助当事人在面对危机来袭的主观知觉中,在承受危机的重大冲击下,慢慢平静且聚焦地觉察:自我是如何面对问题与自我照顾的?那些自我照顾方式特别有效?个人所拥有的资源与信息是什么?信息与资源所带来的差异与效果为何?如何能将已经拥有的各种技能应用在不同的情况中,而加宽加深自身的应对能力,能在正视问题的存在下,一个人最独特的方式满足自己独特的语言。
觉察一下自己:面对儿子对待学习敷衍应付的态度,我焦虑,无助,无力过,因为他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了,摆事实,讲道理,督促在他面前好像没什么用,是无效的,儿子依然我行我素。他有自己的节奏,散漫的节奏。当下,我要做到自我照顾,让自己稳下来,因为焦虑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向书本学习,锻炼身体缓解压力。与儿子好好沟通,如何进入他的主观世界,和他一起确立目标,是我接下来要去突破的。
今晚10点多,儿子从外面玩回来,开始提交作业。我在忙着批改学生作业,一会儿,进去问提交情况,儿子说快了。我到另一个屋里,从手机里查看他的作业,课倒是听了,只是质量差强人意,作业还是应付上交,背诵的任务老师要求闭眼视频,他提交的是读上去的语音……今晚我没有因他的作业生气,只是客观与他分析了这样的听课和作业会导致他越来越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了。他也赞同,我没有过多评判,他自言自语说:看看我的桌子乱的,看着就烦,怎么会有心情学习?我没吭声。走过去,跟他说,我帮你一起收拾一下,于是,我们两人很快把桌子收拾整齐,顿时桌面整洁了许多。犹记得前两天,我带情绪说他的桌子乱的恐怕连找本书都难,他反击:只有乱他才舒服,现在明白,他是搪塞我。
桌子整理完毕,又谈到学习,他说,现在干啥都不想干,手机也看腻了,游戏也不想打了,觉也不想睡了,我说是不是觉得生活也没意思,他说是。我说那是因为你现在没有理想和追求。今晚我俩说的话超过过去一周的交流,希望明天可以把手机放外面,集中精力学习,看一天下来效果怎样。今晚我做到了,聆听,回应,不评判,孩子向我敞开了心门。每一步,都太难,家长的改变始终是第一位,家长变了,才会影响到孩子,重拾信心,迎难而上!相信明天会有新的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