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到否只有一步之隔,从否到泰却要经过62卦之遥。中国人储蓄的习惯最普遍,储蓄的比例那是世界第一。泰的时候要记住随时会有否来。否中有泰泰中有否?泰卦是第11卦,否卦在第12卦。当你很乐的时候,否出来也就出来了;当你庆功宴的时候,你就种下了很多很多危机。照理说应该是泰极否来。可是易经它不这样讲,它倒过来告诉我们否极泰来。这就是它给我们很大的信心,你不要失望,你不要放弃,你不要消极,你不要完全听其自然。虽然说否极泰来很遥远,很缓慢,很辛苦,因为否到泰就是一卦之差,但是否回到泰卦,它要走62卦,是很漫长的一个过程。用人力以人为的方式来加速否极泰来,有没有这种办法?有!把否卦的第一爻和第四爻交换一下。就成了第42卦,益卦。叫爻之:爻变动。



当你过好日子的时候,你就要想有一天。我日子不好过的时候怎么办? 你今天的收入不要完全花光,要有一点积蓄以供不时之需。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处事方式,一直深受易经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讲究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因为易经告诉我们阳极生阴阴极成阳,事物没有绝对的好坏。泰与否得与失,会在片刻间打到转变。牵一发而动全身。凡是同性质的,他变化起来比较快,凡是不同性质的,那你要有个过程,来慢慢调整。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找那种志同道合的人,就是沟通起来比较方便。易经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告诉我们看似无关的事情背后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处理一件事,如果无法做到瞻前顾后,面面俱到,就有可能伤害到其他人的情绪,给自己带来危机。中国人以人为本,西方人以事为本。以人为本,而人心善变,各有主张。所以中国社会才会弄得这么错综复杂。中国人自古以来,他都告诉你,天无二日,人不是二主,因此中国人的流动性其实是不如西方的。西方人以事为本,人事变动太快了,人流动大你就不能以人为本啦。有一利必有一弊。易经告诉我们一个人想保泰去否,得到长远发展,就要做到居安思危。让这种危机感成为一种习惯,中国人这一特有习惯,使得我们成为了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也使得我们能够从容的应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当你在泰卦的时候,大家要记住,好不容易有好日子过。要齐心协力,不要三心两意。不要稍微日子过的好一点就穷出什么花样,搞出什么主张,搞得大家慌张的不得了,我们彼此要包容,要宽宏大量。同时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好好记住一句话,不要使我们一个人就把整个团体败坏掉,千万不要做害群之马。这个就叫做坚贞忠实。然后你要预防虚伪。因为人熟了以后,他有很多熟不拘礼,他就慢慢的开始用伪装,慢慢的走向否的那个方向。你要和平,要合理,当你不幸陷于否卦的时候,你马上要知道,我一定要大家从各个方面同时来面对才有办法,而不是靠我一个人或者靠哪一个人就可以力挽狂澜。那大概不可能。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坚守自己的本分,要发挥你专业独特的那种力量,才能够面面周到。大家心都是朝向要去否的,我们在这个时候受点委屈,受点羞辱,受点外界的风风雨雨没有关系。每一个人都得同一条船上,我们有高度的警惕,谁都不可以让这条船沉掉。这样先否后喜。保泰难去否也不容易。创业难守成也不容易。总而言之,我们心里要有那个准备,但是不能恐惧,不能害怕,更无法躲避。我们每一个人都面对现实,按部就班,步步为营,小心谨慎,把它变成一个习惯。哪一天就算真的否来了,你不至于慌张,不至于自己乱了脚步。你就会去调,用人力,透过爻之,然后从损益表里面去研究,最后就是否极泰来。无论是保泰去否,还是否极泰来。都阐释了《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思想。无论一个人处于逆境还是顺境,这样的状态都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就想泰卦和否卦的转换一样。事情由盛而衰的转变,总是快过由衰复兴的转变。此时我们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来看待得失。
在泰卦阳爻是君子,到了否卦阴爻又变成了君子。君子不得意的时候,他会保持君子的心态。往往君子一得意 ,他就变成小人了。权利使人腐化,财富难保忠贞。小人得势得意后,只要他觉悟了,他逆取順守,彻底改变心态,我们应该宽容这样的人,这就看君子有没有这样的风度,一切的变化都是有它的过程,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