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了一部听了名字就很想去看的电影:《快把我哥带走!》
因为看这个名字,
心里就会有疑惑:
为什么要把我哥带走?
有什么不能让我哥知道的秘密吗?
或者是我哥要来干扰我做什么事情吗?
……
而且看这画风和海报,
都洋溢着一种青春张扬的味道,
很明显就适合年轻一代的小朋友观看啦,
我都想再带着妹妹一起去看,
期间可以培养培养感情嘛。
当然也不是我的亲生妹妹啦,
作为90后的一代,
对家里兄弟手足情理解的不太多,
也不太懂得分享。
但是看到身边很多同学的姐妹,兄妹,兄弟相处方式,
也大概能够理解一些。
他们虽然平时打打闹闹,
偶尔还说一些让人很生气的话,
让对方恨得牙痒痒,
但是真出了什么事儿(例如旁人欺负自家兄弟姐妹),
那绝对是二话不说,
就直接帮起来了。
所以我的理解是,
表面上的打打闹闹,
不痛不痒的,
实际上只是一种爱的体现。
没有哪个家里兄弟姐妹感情好,
却不是打打闹闹的。
如果家里兄弟姐妹感情都是“相敬如宾”,
那一定是感情不太好的。
而作为这部影片来说,
比影片本身的更吸引人的是影片故事背后的故事:
是一段感人颇深的姐妹情。
我是这两天在一个漫画软件上看到的番外,
然后补了漫画。
原来是两个小姐姐,
爸爸得了癌症。
两个小姐姐虽然表面上嘻嘻哈哈,
但是背后总是悄悄抹眼泪,
爸爸还一直安慰他们,
逗她们笑。
漫画的番外记录了两个小姐妹如何依靠画漫画来凑够爸爸的30W医药费,
并从此成为了国内一线漫画家。
这是一对双胞胎姐妹,
在2011年她们还没上大学的时候,
父亲被查出了直肠癌。
她们为了挣够爸爸的医药费,
就开始三年的漫画之旅。
柳露霏和柳霜霏出生于北京,
姐妹俩从小喜欢画画,
上完初中后双双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中。
2008年夏天,姐姐柳露霏考上了北京印刷学院,
妹妹柳霜霏则考入中国传媒大学,
这对从上幼儿园开始就一直同班的姐妹,
尽管没能实现上同一所大学的梦想,
但她们还是全都选择了动画专业。
在番外中,
姐妹两记载了为了画画,
姐姐经常去帮妹妹代课,
让妹妹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画画。
可是姐姐认不得那些跟他打招呼的同学,
对待班里同学的态度也是一脸懵逼。
久而久之,
妹妹在班里同学中的形象就变成了:
“健忘”、“忽冷忽热”。
然鹅,老师其实早已看破了这一切,
但是好心的老师知道这一切,
所以什么都没说。
这样,
就有了后来的漫改《快把我哥带走》。
因为姐妹两希望在漫画中能够带给更多人快乐,
而不是难过。
影片中,
哥哥和妹妹也确实是打打闹闹,
没有了漫画中的妹妹狂打哥哥,
更多的是哥哥欺负妹妹。
画面一度比较混乱,
其实也比较符合我对家中有两个孩子的记忆,
他们总是打成一片,
也没有那么多理由,
多半是两个人见面就打起来。
渐渐长大,他们也渐渐和解,
但是要从打闹过度到瞬间的煽情确实不太容易,
但是打闹逐渐改成了无伤大雅的斗嘴。
其中有很多爆笑的点,
影片全力渲染兄弟姐妹之间的打闹和睦之情,
隐隐有种支持多生多育的感觉啦。
现在想来,
很多爱情影视剧的男女主角也都是靠打闹斗嘴为先,
打着打着就爱上了,
俗话说得好:不打不骂不相爱。
爱情和兄妹情也真是只隔着一层血缘啊,
如果不是因为血缘关系,
大概很多妹妹会爱上哥哥,
很多弟弟会爱上姐姐。
漫改真人电影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
如果把一些夸张的动作表现的不尴尬,
同时又让人觉得确实好笑。
例如在动漫中可以这样表现:
不过在这部漫改真人的《快把我哥带走》两位主角表现得已经足够真实,
对于这种类型来说,
这部影片已经值回票价了。
也比很多影视剧都是23+的演员演得更有味道啦,
满屏的青春校园家庭记忆。
最后说一说这部影片的主题曲:
无论是《陪我长大》还是彭昱畅的《快把我带走》都是特别有感染力,
和散发着满满的青春味道。
这正是我在高中时期最爱听的歌曲类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文/编辑:小青蛙
小青蛙看电影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