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十届“我是好讲师”系列大赛于12月24日—27日在昆明举办。
赛前,我有幸参与了“好讲师30堂必修课”中两门课程的开发与录制,分别为《8种经典的教学方法》和《ASK模型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好讲师30堂必修课”是大赛组委会精选了21位顶配导师,专为好讲师大赛的参赛选手配置的系列课程,是基于大赛实践研发出来的、符合国内讲师成长路径的模型,旨在照亮每一位在培训行业前行的伙伴。
本次比赛是我在好讲师系列大赛担任导师的第6年。
去年,我与张毅老师、张兆均老师组成导师组,辅导出来了好项目大赛的金科奖冠军和好培经大赛的金科奖冠军;
今年,我与徐云松老师、冯清老师组成导师组,辅导出来了好讲师大赛的金科奖冠军。
连续2年获得三类金科导师奖,这让我感到十分惊喜,同时也引发了我的思考:这是怎样做到的?
(一)获得金科导师奖的导师组是如何备赛辅导的?
2022年大赛,我有幸与IPTA国际职业训练协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徐云松老师,及IPTA国际职业注册培训师冯清老师,组成三人导师组,联合辅导组内参赛选手。

根据往届辅导参赛选手的经验,我们导师组设定了“一阶辅导解惑、二阶辅导试讲、三阶辅导突破”的三阶辅导原则:
【一阶辅导解惑】
第一阶段的辅导,需要选手个人明确参赛目标、发掘课程优势、了解比赛规则,导师逐一帮助选手进行目标定向和优势挖掘。
该阶段,导师还为选手详细的解读了好讲师大赛的参赛规则,让每位选手能够根据比赛规则来定向设计课程结构和授课形式。
【二阶辅导试讲】
第二阶段的辅导,需要选手录制授课视频或者线上进行试讲,导师们根据选手试讲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帮助选手们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完善。
【三阶辅导突破】
第三阶段的辅导,在好讲师大赛总决赛现场进行。
这时候,选手需模拟比赛进行试讲,导师结合比赛中的得分点、扣分点、加分项等,帮助选手找到授课中的亮点、规避授课中的弱点;
帮助选手突破原有的思维局限,全方位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总决赛线下辅导阶段,徐云松老师和冯清老师由于口罩原因,没能来到现场。
为了给选手提供充分的支持、全面的反馈,我们通过协商,很快确定了采用了线上+线下的辅导模式:
即通过腾讯会议,让另两位导师也能看到选手在现场模拟试讲的情况,从而也能对选手给予反馈和建议。
三位导师线上线下的共同赋能,让参赛选手们信心倍增,同时也让选手在优化课程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授课呈现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要点提炼能力、逻辑表达能力等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
赛前,在单独辅导和集体辅导的过程中,导师组对课程开发水准高、呈现能力强、夺冠呼声高的选手给予了重点辅导。
在教学设计、专业深度、语言表达、逻辑结构、场面控制等方面进一步打磨,补强了往届部分“我是好讲师”大赛的参赛选手在课程设计和专业深度上的短板。
整体来说,2022年“我是好讲师”大赛的参赛选手,不仅课程开发得好,现场呈现效果好;
而且几乎门门课程都有亮点和记忆点,对今后参赛的选手对标,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二)比赛中,导师如何给选手赋能?
26日比赛当天,为了给选手赋能,我马不停蹄的在三个赛场轮流奔波,就像一支上了弦的陀螺,一刻也停不下来。
我们导师组辅导的选手,他们在哪个赛场、什么时候出场,我都让他们及时在群里通报;
尽可能赶在他们上场之前,带着小伙伴赶到TA所在的赛场,给TA鼓励、助威、支持,用坚定的眼神陪伴他们完成这一场生命绽放的旅程。
同时,我还认真聆听各赛场评委的点评,从评委点评的只言片语中,找到不同评委的关注点、期待点、加分点和扣分点,并把这些信息及时告知选手,以便他们能够在呈现时更加有的放矢。
夺冠前夜,也是金科入围选手最紧张的时刻,当“我是好讲师”大赛八强产生的时候,咱们组辅导的选手,在八位金科选手中占得三席。
由于会议室不能使用,于是我与西南赛区的部分导师,在参赛选手的房间里,为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这也是每年金科赛前夕的“关键时刻”。
我们从选题分析、到框架设定、到讲稿编排、到亮点提炼、再到课件设计,每个部分,都和参赛选手逐一打磨,反复优化,精益求精,不知不觉竟然辅导到了凌晨3点!
作为金科奖导师,一方面,我要帮助选手做亮点提炼和内容精修,另一方面,也要帮助选手以轻松的心态去迎接金科赛的PK。
此时的导师,既要做“指挥员”,还要做“指导员”,决战前夜的辅导对选手次日的战绩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2022“我是好讲师”大赛的金科夺冠选手,究竟强在哪里?
参赛选手李智老师在2022年大赛中夺得“我是好讲师”赛事的全国冠军,在大赛中爆出热点,那么,他夺冠的奥秘在哪里?
在夺冠前夜,李智老师抽到的题目是“如何让线上授课与线下授课同样精彩”。
相比其他参赛选手抽到的“如何让表达更精彩”、“如何开发好课程”、“给职业培训师的几点建议”这些题目来说,李智老师抽到的题目可以说是荆天棘地。
遭遇困境,与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人生所能达到的高度,往往就是人在心理上为自己所设定的高度。
只有接受挑战,才能发展出新的能力;
发展出新的能力,就又能接受更大的挑战。
于是,我们很快扔掉了包袱,抓紧时间开始备赛。
尽管金科PK赛只有5分钟的呈现时间,但是我们力求让每一分钟都展现价值、让每一分钟都创造惊喜、让每一分钟都回味无穷。
在结构层面,我们采用了PRM的经典结构,先呈现培训师线上授课的痛点,再深挖分析原因,最后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在方法层面,我们借鉴了梁睿导师在开幕式中提到的“威逼利诱”,于是有了:
前有导师团团长梁睿老师威逼利诱打样版,今有李智老师威逼利诱加强版。
在案例层面,我们选取了曾经做过的线上授课项目中的真实案例和学员成果,这些案例,能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解决多数人在线上授课具体场景中的问题。
在情绪激发层面,我们采用了与评委、导师、选手三方进行情感共鸣的方式,营造“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场域氛围,最后用酒杯相碰的场景,调动现场所有人的灵魂共舞。
只要课程的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学员/观众的认知和感受就会形成共振。
李智老师本人在演讲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是TTT课程的认证讲师,有8年教培行业运营经验,也曾联合团队培养过大量的学员。
虽然2022年年初,李智老师还是培训小白,但是得益于过去那些丰富的阅历和积累,李智老师构建了比较全面的综合能力。
在备赛和决赛中,通过导师的辅导,更容易拔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这也是他最终斩获冠军的奥秘之一。
2022“我是好讲师”大赛虽已落幕,但所有的参与者,对培训行业的热爱依然不减、对培训价值的探索依然延续、对培训课程的升级依然锲而不舍。
感谢所有导师的倾囊相授,感谢所有评委的无私付出,感谢大赛组委会在艰难形势下的全力以赴,感谢所有参赛选手对大赛、对导师、对评委的信任和支持。
也期待在2023年,“我是好讲师”系列大赛风华正茂之际,见证更多的中国好讲师。
最后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够帮助未来的导师和选手,更有思路、更有目标、更有效率的备战“我是好讲师”大赛,一举拿下冠军的殊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