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西林

人常言“文史不分家“的确如此!
王安石、司马光是九百多年前,宋神宗变法的两大阵营的统帅人物。司马光比王安石大2岁。当年这位从小以砸缸救人的娃儿,成为千年美谈。至于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更是名垂千古,成为历代做官、从政、治国者们的必读教材。
然而比他只小两岁的王安石性格倔犟从不媚俗,他以政治家的巨大魄力于1070年,为宋神宗发动了与商秧变法齐名的熙宁变法。变法推动国力明显增长,但这也限制了一些大地主集团掠夺利益。一时间,朝野保守势力相互勾结,结成一股强大的反抗变法的逆流。反对派阵营的主帅竟是他的学兄司马光。政敌之争从来是你死我活的,司马光竭倾全力,以3700字的谏议书历数了王安石变法的五大罪状。
然而,坚定无畏的宰相王安石,却仅以418字短文驳倒了司马光3700字洋洋谏议。这场政坛上的对决发生在公元1070年北宋熙宁三年,418字:3700字,即一比九,这种以少胜多,以短对长的文字较量,成就文学界的历史奇迹。王安石文学造诣十分了得,他那《元日》诗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绝世佳句,千百年来滋润着亿兆万姓们的心田。
显然,中国的文士们一般都欣赏王安石,全票封他为唐宋八大家。清初大儒吴楚材将“答司马谏议书“收录在他《古文观止》222篇里,实在大快人心。
前些年,微主参了一次笔会,神仙会上,某位作者聊起了他关于写短小文章体会,这位老兄以”答司马谏议书“为例,把王安石与司马光的书信答辩比喻成了“小匕首战胜了大砍刀“,语出众乐,用文章的字数说事儿,很形象有趣,人们很受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