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书法一方面需要学习古代的经典碑帖,另一方面还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所以古语有云:“书之功夫,更在书外!”

书法需要有文字学的功底,中国书法的文字,上至甲骨文下至钟鼎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几千年的文字演变史,也是每个学书法的人必须掌握的,真正学懂学通,需要几十年的积累方可把文字书写的方法和演变的方式达到烂熟于心。

书法需要有文学的功底,古往今来的书法大家一般都是文学大家,像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像宋代的苏轼,黄庭坚,都是文学大家,所以,学习中国书法,必须要对中国文化要有深入的了解,最好是能够自己创作诗词、古文。

书法需要有传统文化的涵养,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特别像老子庄子的学说对中国书法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在中国书法中也蕴含了一些中国古典哲学的义理,像什么知白守黑、无往不复、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等等书法理论都蕴含着中国古典哲学的道理。

中国的书法和中国古典的音乐和武术是相通的,中国书法的节奏和气韵都契合古代音乐和武术的一些特点,所以古代书法家,通过学习音乐和武术,也会对他的书法有所补益,像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草法,有人说书法是纸上的舞蹈,都是对书法和相关的艺术门类具有相通性的一种形象的说法。

另外还有书画同源之说,中国文字的起源就是图形符号,所以中国文字和中国绘画也是相通的,古代著名的画家一般也是书法家,像古代的苏轼、赵孟頫都是书画名家,近代的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都是书画齐头并进,卓有成就的一代大家。
从上可知,书法不单单是临习古代的碑帖,还需要有相关文化修养的支撑,方可把书法写的内蕴深厚、气韵悠远!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独上高楼看月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