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鹏
跑步对于健康的获益已经得到了大量科学研究的证实,相信大多数人是认同这一观点的“跑步有益健康”。可是,跑步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却是一种痛苦的体验。一聊到跑步,脑海中就浮现出学生时代一千米考试的场景,整个过程满满的都是痛苦与折磨。为什么会有这种体验呢?
从科学的理性角度来说,跑步能很好的锻炼我们的心肺,让我们的大脑思维活跃,让我们的肌肉更有韧性,让我们的脂肪更多的燃烧。理性的人为了健康,理应马上换上跑鞋,冲向田径场,开启一场畅快淋漓的跑步之旅。
然而,由于学生时代痛苦的跑步经历,非理性的大脑战胜了理性的大脑,刚刚换上运动衫就马上停止了对跑步的遐想。Why?人类真是一个奇怪的动物。
以前对于这个矛盾现象,从来都没有深思过,但当我阅读完《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所提到的“峰终定律”时,我彻底顿悟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心理学家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他经过深入的科学研究发现,我们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时与结束时的感觉,这就是峰终定律(Peak- End Rule)。
我们以往跑步就是为了一千米考试,因为有时间的要求,所以刚开始会不自觉的冲出起跑线,对于不经常跑步的人来说,起步阶段的速度是最难控制的,哨声一响,加速度往前冲,刚跑了一圈400米,由于肌肉乳酸的大量产生,在血液循环中累积,这使得大脑产生了缺氧与酸中毒的痛苦感受。这就是峰。于是,400米过后身体不自主地开始减速,为的是缓解大脑的缺氧状况。就这样持续到了最后的一百米冲刺,眼看终点就在眼前,于是咬紧牙关来一个百米冲刺,身体仿佛到了极限,但我们的身体不会撒谎,冲刺结束时带来的同样是缺氧与酸中毒的痛苦。这就是终。
峰终定律,完美的呈现了痛苦跑步的全过程。
因此,想要快乐跑步,从跑步中获得健康,就必须充分认识峰终定律。改变先从思维开始。
如果你还觉得跑步很痛苦,你不妨试试以下两个改变:
改变一:起跑时速度放慢一点,慢到身体能够耐受乳酸,耐受缺氧的程度,一般是能够边跑步边聊天的状态。记住这个速度,以后就按照这个速度慢跑半个小时。不要管能跑多远,因为我们重启跑步已经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竞技,而是为了自身的健康。
改变二:很多人跑步结束时都会以冲刺告终,认为运动就是要把身体掏空了,这才算的上是有运动。其实不然,相反存在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有跑马拉松经验的跑友一定听过,大部分跑半马发生猝死的都在离终点线的最后一公里。大家肯定听说过“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寓意,身体在长距离的跑步过程中,心脏已经达到了极限状态,最后冲刺就是那最后一根稻草,压死的是已经处于极限的心脏。因此,一定记得,跑步结束时不要去冲刺,按照之前的速度结束,甚至要开始慢慢减速,缓冲,最后停止跑步后再慢慢走几百米过渡下。
学会以上两个改变,跟着我一起开启快乐跑步的旅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