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我们仨》印象“:我知道了什么叫低调。什么叫朴实。什么叫大气。什么叫精神贵族。
我知道了读过书的人,有文化的人是怎样把平淡的日子过成一朵花的。
我知道了文品如人品。我知道杨绛为什么高寿的原因。
我也知道杨绛为什么被叫做杨绛先生。
我知道文学大家几个字的含义。
今天我也明白,感觉到真正的高山仰止。
爱女阿圆出生时,钱钟书致“欢迎辞”:“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杨绛说女儿是自己“平生唯一的杰作”。
女儿钱瑗一语道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
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所受的潜移默化影响。
多年前,钱钟书给了杨绛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胡乔木很喜欢《干校六记》,曾对它下了十六字考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赞赏杨绛文字朴实简白,笔调冷峻,无一句呼天抢地的控诉,无一句阴郁深重的怨恨,就这么淡淡地道来一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
这个三口之家,很朴素,很单纯,温馨如饴,只求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时光静静流逝着,再美好的故事总有谢幕的一天:
女儿走了,丈夫走了,昔日其乐融融的家庭不复存在,只剩下杨绛孤零零一个人。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
这样的文章,这样的人家,这样的人品,这样的人生,只有让人爱戴,景仰的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