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多少人能做到就事论事不评价?但凡和自己相熟相亲的人,都想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八卦八卦那件事,顺便也评价一下那个人,以表达自己的见解,甚至情绪。在家庭的亲密关系里,做到不评价也许更难!
家,往往是最自由畅快、直抒心意的地方了,所以自己的习惯、潜意识,往往不加思索,没有暂停空间,直接评价,直接表达,以表明自己的主见。比如说,你咋这么懒、这么愚蠢,你怎么对这事那么不上心呢,你怎么这么不关心我,你是不是从小就没有好习惯?诸如此类。
第一意识的表达,从小到大,在自己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中,已经形成,很难改变。就像最近我和萝萝讨论,葫芦爸爸有天生的游戏力、非暴力沟通习惯和正面管教的思维方式,而我们这些天生没有的人,需要后天努力学习,那是非常崩溃的。
当然,也如阿帆说的,关于天赋,只有特别没有天赋的人成长为一个高手的过程经验值得和很多人分享,一个天赋很高的人根本没有办法懂得没有天赋的初学者的痛苦。我们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没有天赋,走过了这些痛苦的路,所以,没有天赋,勤于练习,是一个值得分享的技术。(哈哈,举双手双脚赞同)
那怎么才算就事论事不评价?那如何刻意练习?
先来反省反省。
前几日,我娃做奥数题遇到疑问,总跑来问我。我没去陪听,自然不会用课上老师的思路解题,也不能用方程式。我气急冒火,对着娃爹一通火,为啥娃有疑问找我,让你去陪听,你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这事漠不关心。娃爹立马耷拉着脸说,有事说事,有问题解决问题,不要老是批判我!
我想起在这之前的前几日,也如这样的场景,他也说过同样的,有事说事,不要批判!
好吧,我说的是你对这事漠不关心,不把这事当回事。我这是在评判吗?按照《7习惯》书里说的,这就是呢!
就事论事,我们要坚持永远不要评判别人。我们可以批评那种行为违反了标准和原则,我们可以说明自己的感觉和那种行为造成的后果,但不一定不能给别人贴上标签。(摘自《7习惯》)
也许是想要在言语间气场上,第一时间占据优势位置,我们不仅八卦这事,还要吧啦吧啦地讲你这个人如何如何。要知道,在你满足自己的优越感的同时,伤害了对方,也从你在对方的情感账户里支取了一大笔存款。自然,也割断了连接,无法继续沟通。
那要如何?
把“你根本对此事漠不关心”改为“娃做题遇到疑惑,你来帮她解答吧”。
把“你怎么这么懒”改成“你去做***吧,我不会,还是你厉害”。(哇咔咔)
把“你不帮我去***,你根本就不关心我”改成“我还以为你觉得那个比我们更重要,我想你去***,这样就不会让我觉得你不关心我”。
把“你是不是从小就没有养成好习惯”改为“我觉得**这样的习惯对你我都更好!”
我相信,这不是语言艺术和技巧,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先理解了别人,再表达自己。可以刻意练习,变成习惯,然后教会自己的孩子,变成她的天赋!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