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与小女在餐厅一起用早餐。今天的早餐很简单,白米粥与黄瓜、榨菜,还有水果。吃早饭时,小女突然放下夹菜的筷子,让我帮她夹榨菜丝。又是撒娇?这么大的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还需要家长帮忙,不能总惯着她。潜意识第一反应后,我对孩子说:“自己夹,好吗?” 小女嘟着嘴巴,不依不饶:“我想要妈妈帮忙夹。”我再次拒绝,孩子竟赌气跑到客厅沙发去了。
我镇静了下心中翻涌的情绪,我想我是有些生气了。默默吃完饭,我走到她身边坐下,轻柔地拍拍她的肩,问:“怎么了?”孩子扑到我怀里,眼泪汪汪:“妈妈,我脖子后面不舒服,妈妈摸摸。”我一看,估计是昨晚睡觉落枕了。原来如此!撒娇与小情绪原来是有原因的。我牵着孩子的手又回到餐桌边。孩子乖乖地独自吃完了早餐。
这是今早发生在我家的一个小插曲。此情此景,面对孩子的撒娇与小情绪,作为爸爸或妈妈,你会怎么处理呢?
今天上完了第三课:中国家长金字塔,你是哪个层级的父母?
人民日报曾经刊登了一篇文章《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提出了“父母层级金字塔”一说,将中国家长分为五个层级。舍得给孩子花钱与花时间的家长处于第一、二的初级阶段;会思考教育目标问题、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完善自己的家长,处于第三、四的中级层次。而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自己的家长,方是第五层级,也是最高层次的家长。
“父母层级金字塔”让我想到马斯洛需求论。巧的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金字塔也分为了五个层级。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人类需求分别为:生理,安全,社会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可见,人类除了物质的基本需求外,更高层次是精神需求。
这个发现让我有些雀跃。亲子教育专家一直倡导的自由、爱与尊重、信任等育儿理念,对照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全打通了。而中国家长金字塔的塔尖,倡导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最好的自己,对照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塔尖“自我实现”,恰好也是对应的。
1956年,美国早就颁布过的《教育法》中,对教育本质的阐述也是完全一致的,核心就是: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教育的本质,让孩子成为她自己,是毋庸置疑的。鼓励并支持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每个家长面临的教育课题。
扪心自问,我作为父母大军中一员,也处于金字塔的阶梯攀登的路上。
如何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呢?知易行难,试问:我们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吗?允许她有情绪、发脾气吗?当孩子磨磨唧唧,不做作业,不停玩游戏,还跟大人莫名其妙发火……我们如何控制情绪?
首先,要学会心平气和倾听。而要做到心平气和,需要自我心理情绪建设:第一、内观,感受自己的情绪;第二,离开现场,比如出去散个步,让自己平静下来,再回去解决问题。
其次,引导孩子找到解决方案。比如,孩子沉迷游戏,把后果讲给孩子听,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为自己的决定承担后果。
最后,允许孩子犯错。我们每个人都在试错中成长,成人如此,何况孩子?
在孩子人生的赛道上,孩子是运动员,我们是教练。我们没有办法代替她去比赛,但我们可以成为她的“最佳教练”。我们可以陪伴她在人生赛道上,不断地尝试、寻找、试错,直到她可以找到最适合她的生命状态,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
学无止境,育儿先育己,持续学习,让自己成为智慧型父母,才有力量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