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俗语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个“人类行为的伟大法则”其实就是人际交往的“法则”,此外,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一是要坚持平等的原则。人与人之间应当保持平等的关系,无论对别人说话还是听别人说话,都要注意尊重别人。尊重别人也等于尊重自己,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才能深交。切忌因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经济条件差而自卑,也不可趾高气扬。这些心态都会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发展。
二是要坚持相容的原则。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包容及忍让。要主动与人交往,广交朋友,交好朋友,不但交与自己相似的人、还要交与自己性格相反的人,求同存异、互学互补、处理好竞争与相容的关系,更好的完善自己。
与人相处,尤其是与不相识、刚相识的人相处,要努力寻找双方的共同点、相似点,找到能沟通话语的桥梁。有这么一句话“爱读同样书籍的人,结交最快,友谊也最牢固。”这是因为他们有较多的相似点。
人与人相处,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双方的需要以及期望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从而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互补是协同的前提,事物之间只有通过互补、协同,才能求的系统整体的统一,才能有结构的稳定性、进程的有序性和功能的最优化。
三是言而有信的原则。内心真诚,言而有信,是做人的根本。从“信”这个汉字的造法来看,也就是用的“人言可信”。与人交往,守时也是守信的表现。
古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俗语。现在有以诚实为本的原则,所以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就要设法实现,以免失信于人。
四是坦诚相待的原则。人与人相处,最难能可贵的就是自我坦露精神。
在交往中人们更喜欢自我暴露思想性格的人,而那种老讲自己如何如何了不起的人、躲躲闪闪伪装自己的人、过于内向且性格封闭的人,一般人们都不太喜欢。
在人际交往中,个人应当有自己的隐私权,但另一方面又需要必要的自我坦露。这是人际沟通的需要,也是对他人信任的一种信号。
五是相互宽容原则。宽容是个人或某个群体对自己力量充满自信心的一种表现,是人与人交往中能化解矛盾、隔阂、怨恨、甚至仇恨的溶解剂。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电器企业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过:“在社会上,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无疑是一颗体谅的心。即使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彼此有一颗体谅的心,就是荒漠里的甘泉。”
中国儒家有“仁者爱人”之传统,我们在一起工作,人与人之间更应团结友爱。
容人者,人容之。互相尊重,虚怀若谷、宽宏大度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要爱朋友、爱同事、爱家人。真正的爱心就表现在帮人一把,在别人需要时奉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遵守以上原则,才能更好的处理好人际交往中的关系,赢得更多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