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必然不会成为天使,但你们始终可以成为更好的父母。”
这句话,来自鲁道夫.德雷克斯所著《父母:挑战》一书的扉页。
接下来的话是这样的:
“你们最大的心愿莫过于让自己的孩子快乐,帮助他们拥有幸福舒适的生活,但你们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经常伤害孩子的。……”
再后面的话先不分享了,因为此刻我的心情很复杂——刚刚看完甄子丹和韩雪主演的电影《搜救》。
电影开始,阿德(甄子丹饰)和阿璇(韩雪饰)带着儿子乐乐和女儿一家四口到长白山旅行,皑皑白雪,其乐融融的画面,让冬日也变得温暖如春。
可是,跟很多出行的家庭一样,在开车去天池的路上,车子抛锚。
爸爸和妈妈在努力发动汽车的时候,8岁的儿子乐乐因为特别迫切去天池看水怪,所以就责怪爸爸动作太慢浪费时间。
并生气地下车,差点儿被路过的车辆撞伤。
担心的妈妈赶紧跑过去抱着孩子,并查看是否受伤;
气急的爸爸过去责怪孩子添乱……
就是这样普普通通常见的一次家庭口角,导致了乐乐走丢,报案,搜救,雪崩,救援人员牺牲,爸爸将孩子救出了湖面自己沉入了湖底。
电影中呈现的画面太真实了,不管影评如何,反正很多地方触动了我的泪点。
不过,我最大的感触其实只有两点,一是“慈母多败儿”;二是理解万岁。
先说一下走丢的孩子乐乐。这个孩子的种种举动真的让人难心疼。
特别任性。明明去天池的路因为大雪封了,却闹着一定要去,因为要去拍水怪的图片给同学看。
不懂感恩。那么冷的天气,车子坏了,爸爸妈妈在车外又修又推,他除了责怪爸爸耽误了时间,没有一点的体谅。
很爱赌气。他因为差点被车撞跟爸爸陷入“权力之争”,就赌气拿着背包自己一个人气冲冲地步行去天池,并冲进路边的小屋子把门关上了。爸爸一方面要开车带妹妹去找厕所,一方面要小小惩罚他,准备5分钟后就回来带他走,结果他自己却跑丢了。
怎么说呢,真是不喜欢这个孩子,刁蛮任性唯我独尊。
当然,通过电影镜头的回顾,这个孩子形成那样的性格跟父母是脱不了干系的。
爸爸是建筑设计师,就算在家里也是不停地抱着图纸工作,缺少了真正的陪伴;妈妈倒是全职在家带两个孩子,但是对孩子太过宠溺,有些“慈母多败儿”的感觉。
所以就有影评说:“那么该打的孩子,我不知道她从哪方面考虑拦着爸爸教育孩子,一直说着“不要和儿子怄气”,他儿子这么皮到底还是有原因的。”
第二点就是“理解”。
电影中的这个家庭是千千万万家庭的缩影——老公在外努力工作,想挣更多的钱改善生活,送孩子上更好的学校,但是对孩子缺少关注和陪伴。诠释了那句“我双手搬着砖,就无法抱你。我放下了砖,却无法养你。”
妈妈十年来一直做家庭主妇,带着两个孩子,很辛苦,又没有价值感。她会怪老公没有时间陪孩子,会在老公作了三个月的图纸被儿子损坏而抱怨家里地方太小,会在老公遇到工作挫折时要自己出去工作被老公阻止后质疑自己十年的付出……
看电影的时候,我忍不住拉了拉小哥的手——女主角的表现像极了曾经的自己,那个不体谅、不体贴、钻牛角尖的自己。
不过,电影毕竟是电影,因为孩子的走失,夫妻二人日渐疏离的心慢慢合到了一起,他们会在痛苦的时候拥抱对方给予支持,会在被质疑救援路线错误的时候选择信任彼此,会回忆以往生活中的温暖场景给彼此以鼓励……
虽然电影的结尾不那么圆满,但总归孩子是得救了,成长了。
所以,看完这个电影,觉得被搜救的不仅是走失的孩子,那些日复一日过着锅碗瓢盆叮叮当当日子的父母也需要被“搜救”——岁月磨皮了激情,让沟通变得简单而粗暴,少了体谅,多了抱怨。
可是,忆往昔,无论是决定携手一生的时候,还是小生命刚诞生的时候,那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初为人父人母的惊喜,依然会激起对往后余生的期待和向往。
只希望,“逆着风的光,把明天照亮”,你,一直陪伴在身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