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用学习创造力来给《高手》这本书来做个收尾。
书里提到的跟《冰雪奇缘》学创造力,有很多借鉴之处。动画片的桥段可谓各种拼接,你总能从这本里找到其他片子的踪迹,而这本片有什么独到之处之处呢?在创作过程中创作团队遭遇很多个瓶颈,该怎么把故事写下去而不俗套,人物设定总是找不到满意的点怎么办等。而团队是如何通过电影角色和剧情设定来培养创造力的呢?
首先是要有压力,压力就像双刃剑,有人会说有压力就会扼杀创造力,但又有另一种声音的存在—正因为有时间压力存在,人才能够更清楚看到最本质的东西,去从内心深处挖掘自己,,一直挖。心理学家把在重压下进行的创造叫做“绝望创造”,他们还发现在绝望中,人们常常能从自身的经历中获得启发,把个人素材和新的内容连接起来,产生一个有意思的创造。
第二,个人人生经历的价值。共情的作用就来了,把自己的经历与遇到的问题进行连接,从而蹭出不同的火花。
第三,扰动 。如果一个生态里一直风平浪静没有外来绕动,这个系统就会死气沉沉,这时需要有那么个外来扰动,打破原有的平衡,这样系统里往往能爆发出很大的创造力。
总而言之,创作的过程就是你得想好自己想要什么,如何再解决怎么去得到,也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么看起来创造力的学习有章可循,首先得知道自己要什么(what),再想想想怎么实现(how),其次,创造连接,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放进去,最后要用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
看完这个,立马有一种想去尝试的冲动。在看的过程中,我想到的是做演讲,要做一个好的演讲也相当于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在短时间(7分钟)内把自己想要表达精华都给表达出来,光有理论的演讲显得很呆板,加入自己的个人经历并结合自己的主题,才会让观众有一种共情的味道,身临其境。另外,要是演讲完全是表扬没有提问题和建议,也会陷入自己的漩涡中,需要他人或自己站在客观的角度中来审视演讲存在的问题,及时吸取才有提高和进步的可能。

取材于万维纲《高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