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董樱桃 | 来源:发表于2020-11-24 23:05 被阅读0次

          最近在读《论语》,出现最多的字就是“仁”。譬如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可谓举不胜举。那么到底什么是“仁”?

        中国古代“仁”字是这样写的:人字旁加个二,为什么不加个“一”呢?“二人”是两个人,就是人与人之间,有我就有你,有你我就有他。有你、我、他,就有社会。一个人没有问题,有两个人就发生了怎样相处、怎样相爱、怎样互助的问题,仁就是用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事。这个“仁”字,从人,从二,换句话说就是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就叫做“仁”。也就是说,“仁”是人们互相交往相处过程中的一种态度。

        孔子说“仁者爱人”,仁的第一意义是爱,爱父母,爱兄弟姊妹,爱朋友,爱所有人。指向他人。后来韩愈就认为仁的意思是博爱。因为爱所以忠,讲信用;因为爱所以恕,能原谅人,不抱怨别人,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所以“巧言令色,鲜矣仁”,那些说逢迎讨好的话有谄媚的神态的人,是很少发自内心的爱人。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抑制自己,使言语和行动都走到礼上来,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仁的第二个意思就是要克制自己。这是指向自己,仁的实践是从约束自己开始。爱人才能“克己复礼”,约束自己,遵守礼制,能够慎独。

      对他人要爱,对自己要克制,这是仁的两个含义。仁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态度就是对人要友善,理念就是做人要追求仁义,实践就是从约束自己开始。仁是一个人内心修养的真功夫,是实实在在的境界,要下苦工夫长期修炼,要耐得住寂寞。古今成大事者,无不具有“仁”的真功夫,他们都能够很好地克制自己的欲望,升华德行,追求大道,探索技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现代社会,自我膨胀,对自己爱的太多,缺少了克制,对他人就少了些爱,多了些指责抱怨。重读论语,感悟颇深,如果每个人克制自己的欲望,律己严格,对他人心怀博爱,宽以待人,大家和谐相助,相亲相爱,无论家庭、国家、社会都会少些矛盾,多些快乐。

      仁者不忧,仁者静,仁者寿。安仁、利仁,择仁而处,里仁而美。心里怀仁,事上求仁,仁义洒遍世间,博爱充满人生。重读《论语》,携仁前行。

相关文章

  • 人本仁,人即仁,仁即守中

    人本仁,人即仁,仁即守中 仁是众生之精华精子。不仅果木有仁,人也有仁,人本仁,人即仁。人其实也是一种仁,其...

  • 学习《论语》(18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仁”...

  • 《论语·述而篇》之仁远乎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难道就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仁”是人天...

  • 走近孔子-《论语新解》述而29

    7.29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白话 夫子说:“仁很遥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 释义 仁者,...

  • 每日跬步——读《论语新解》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道出于人心,故反诸己而即得。仁心仁道皆不远人,故我欲仁,斯仁至。惟求在...

  • 《论语》述而第七第二十九章

    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 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真心想要仁,这仁就来了!” 我...

  • 刘杨勇—做好小事,就是圣人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刘杨勇解读: ?? 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到了啊。 总是有...

  • 《论语》感悟【 7·30】——求仁得仁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行仁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愿意行仁,立刻就可以行仁。” 【感悟】 ...

  • 读《论语》—自觉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孔子创立儒家思...

  • 《论语·述而篇》之[随处行仁]108

    【原文】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白话】孔子说:“行仁离我很远吗?只要我愿意行仁,立刻就可以行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xg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