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本书中介绍了很多内容,概括起来都离不开以下四个关键要素。
坚持自己的个性,让独特之处发挥作用
准备越充分,就越自信
永远保持好奇心,让自己变得有趣
学会从他人的思维角度出发,真正在意对方
1、坚持自己的个性,让独特之处发挥作用
在不了解某幅橱窗里出售的画的背景时,会觉得很贵,但是考虑到它背后的作者是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大作家。那么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创作者本身了。所以人们总会愿意付高价买下原作,这就是原作与其他拷贝版的不同之处,因为他是独一无二的。
人们总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在性格方面也是这样。性格内向的人往往想要成为性格外向的人,因为外向的人在人际交往和生活中看上去更为自如,外向的人在沟通中确实有些值得学习的技巧。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倾听的作用,倾听中我们可以获得更多信息。在倾听方面,内向型的人有事更具有优势。
2、准备越充分,就越自信
我在某些需要发表言论的场合往往会坐立不安,觉得很困扰,但其实多半原因是因为自己没有充分准备。
通过这本书让我又意识到如何摆脱这样的困境,那就是在这样的发表之前要做足充分的准备,不能懒,一定要运用笔记调理清晰的去做准备。
有时候准备充分,也会觉得很不安,那么就像书中所提到,感觉到不安的人不止你一个,只是大家都是表面冷静,内心波涛汹涌,你不是孤单一人。如果在发言中说话语气颤抖,那么深呼吸,放慢语速都是很不错的方法。总而言之,准备越充足就会越自信。
3、永远保持好奇心,让自己变得有趣
我对新事物的出现关注度很高,自以为觉得好奇心很重,却是没有目的的好奇。往往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去接近目标。
结识新朋友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问我最近有没有看什么电视剧,然而我这几年对电视剧根本不感兴趣,就会直接跟对方说我已经很久没有看电视剧了,直接把这个话题聊死了。
我一直都觉得看电视剧是一种很浪费时间的行为,即使我现在依然这么觉得,然而我这样的对话方式以及行为,让我直接放弃了一种跟别人沟通时变得更为有趣的机会,毕竟人人都比较关注热门的电视剧或者电影,在和不熟知的人开启一段交谈时,有这个话题,找与对方的共同点,会让聊天变得轻松,有利于对话正常进行下去。
书中还写道看一些头条新闻,还有社会关注的热点,如果你要去某个地方,你可以提前看一下当地的头条新闻,然后再跟即将要接触的当地听众展开一些话题,会提高好感度。这样也是真正的在意别人的一种表现。
4、学会从他人的思维角度出发,真正在意对方
在进行销售交谈中,我又犯了一个比较致命的错误,重点总是放在自己的推销。文
中作者所提到的我们销售谈话中一定要让客户作为谈话的主题,整个谈话中他应该占70%,而不是销售人员对他进行单方面的灌输。
在销售过程中,对方本身会因为买卖的立场,对我们产生隔离心情,他们会变的被动保守,所以有效提问,倾听客户需求成为成交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也需要在不断的拒绝和失败中磨练摸索出来的,我还需努力。
因为老板不在,星期一我很可能单独去对一位竞聘者进行面试,因为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潜意识里觉得这样的事情有些棘手。文中提到的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也许会对我进行这样交谈有好处。一般来说,封闭式提问只需要一两个词语就可以回答,比如是或不是,适合问某个具体问题。
开放式提问很难用一两个词回答,回答者自然会拓展思路。如果运用得当,开放式提问会有很多益处,我觉得相比我们现在的工作,他应聘的这个岗位一两个词语描述,我是得不到比较完善的答案,只有提出一些开放式问题,激发出他的表达欲拓展他的思维,这样我们双方都会有一个比较满意的收获。而且会使对方更有安全感。有助于增进彼此的信任感。对于我来说也能我好掌握他的信息,掌控交谈的方向。
作者提到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力集中,把自己想象成新闻记者,用六个w:who?what?when?where?how?why?这六个问题作为开放式的探索工具。
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因此我们应该按照这个比例来使用。脱口秀主持人拉里·金曾经说过,每天早晨我都会想今天我所说的任何内容都不会让我增长知识,因此想吸取很多知识就要去倾听。
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文中举了很多特别形象的事例,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