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这才是习惯真正的样子
为什么有那么多宫廷剧?

为什么有那么多宫廷剧?

作者: 苏长歌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6-12-26 12:09 被阅读202次

本文是胡适《习惯重于方法》的书评: (公众号首发欢迎关注:海落的小世界 ID:ihailuo)

书里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知名的大科学家比如英国物理学家:洛奇。他相信鬼。鬼究竟存不存在?用科学的方法来讲,其实很简单:拿出证据来!至今也没有确切的鬼存在的证据吧?有确切证据存在,那就是存在鬼,这是没有什么可以争议的。科学家穿上礼拜堂的衣服,科学方法放假了,思想也放假了。这是很平常的事情,书中如是说。

工作和生活中,做事方法是根植在思想中的。人们总以为,思想是有智识的阶层才有,这是不尽然的。“有时候,思想不但普通人没有,就是学者也没有。普通人每天做事、吃饭、洗脸、漱口……都是照着习惯去做的,没有思想的必要,所以不能称为有思想”“我们遇着日常习惯的事,总是马马虎虎的过去;及至有一个异常于平常的困难发生,才用思想去考虑和解决。”

一个优秀的人,大概是面对难题挑战的时候,有足够的智慧和思想能举重若轻。但要更进一步,变的卓越,就要养成一个个良好的习惯,即便在没有难题的时候,让自己的琐碎生活也自然而然地充满智慧。这便是习惯重于方法的最大的一个论点:好方法可以借鉴习得,好习惯的养成可要难得多,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大的多。

好的习惯的养成,比想象的要更难。习惯,并非只是日常重复的、繁琐的做事偏好。习惯比方法更接近于思想的底层,是基于智慧,作出的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

胡适先生建议读书先养成读书的习惯,买书的习惯,至于怎么读,在这个基础上才有谈方法的意义。网上流传的俏皮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完全没有到拼天赋的地步。有异曲同工之妙。确实在追求方法的时候,或多或少有点寻觅捷径的侥幸感。更严重地说,都是空中楼阁,很多事都没有去坚持去做过,就想要找好的方法,那么找不到好方法,接下来放弃,也就理所当然了。

当然,方法也是比较重要的,习惯根植于思想底层,不易获得,方法是任何普通人都能够触摸到的思想层面的东西,影响也是巨大的。习惯重于方法,虽是书名,不过却更偏向于前半部分读书来讲的,后面一大半的篇幅都是讲方法的,思想的方法、科学的方法。总得来说,好的方法是做事不苟且、不躲懒、肯虚心的人的习惯而已。

思想是一个人防身的武器,方法是思想的工具。但具体要发挥作用,要和材料搭配,不然容易成为空想。对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方法,这个是很容易理解的。不同的人做PPT,层次就是不一样,同样的材料,方法不同,效果肯定不一样。但同样的方法,材料不同,效果就是有绝大的不同了。方法尚可习得和借鉴,材料选择和收集则是一项长期的苦功夫。做任何事要做得出色,都是绕不过长期积累材料的过程的吧。

与西方的伽利略、开普勒、培根、哈维、笛卡尔、牛顿等人同一时期对应的中国学者分别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徐霞客等人。同时期的顶级学者,其实在方法上都是没有太大区别的。中国学者在这个阶段,专注于八股、考据等纸上文章,材料都是故纸堆(除了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本奇书)。西方的学术材料则是望远镜看天象、显微镜看细菌,思苹果掉落、测铁球着地。由此发展出完全不同的自然科学。

中国的考证法其实也是很科学的,都是讲究证据与逻辑推论的。与自然科学的实验室创造证据相比,考证的材料限制了学术的范围,而且材料也大大影响了方法本身。文字材料是死的,只能搜寻新材料,而不能捏造材料。由此也可见,每当有新的重要文物被发现,考古学、古生物学等就会有大的突破,这都是材料的限制使然。

三百年的考证学,有一部分是有价值的史料整理,绝大部分都是枉费心思。“所以我们三百年的最高成绩终不过是几部古书的整理,于人生有何益处?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何裨补?虽然做学问的人不应该用太实利主义来评判学术价值,然而学问若完全抛弃功用的标准,便会走上荒谬的路上去,变成枉费精力的废物。”这是大学者的原话,发人深省。许多时候读书、学习一样技能,会刻意强调不功利。没有任何实用的价值,也不见得就是纯粹的好。至少,学以致用是要有的吧!

这段也让我想到,国产的电视剧,获得关注最多的大部分是古装宫廷剧?要么就是抗战剧(虽然不被关注,排片率就是高)?就算相对较新潮的穿越剧也摆脱不了现代人往古代穿!对比西方,主流是对未来世界的想象。这是不是近代300年中西方差异的重现,或者这只不过是300多年前学术界的差异,如今实实在在地在影响着我们的精神和娱乐生活。之前见过有人调侃,漫威的超级英雄,飞天入地、变大变小、变装分身都是咱孙大圣玩剩下来的,恐怕并不值得自豪吧。

好在,现在有《三体》这样的科幻作品得到了国际的肯定。科幻在类型小说里面也许会有比较大的空间。遗憾的是,仅仅是有探索的空间,不代表有市场。毕竟横店影视城在那儿了,拍科幻片可要重新搭建基地呢,还不一定有大量受众。

科学的不断完善的方法,加上主动收集有价值材料,养成勤奋的习惯。恩,得到的道理好像都是知道的,不要让它成为空着楼阁,来践行吧!

相关文章

  • 为什么有那么多宫廷剧?

    本文是胡适《习惯重于方法》的书评:(公众号首发欢迎关注:海落的小世界 ID:ihailuo) 书里提到一个有趣的现...

  • 看延禧攻略,说本科留学未毕业那些事儿

    最近小编迷上了延禧攻略,话说这部剧是小编最喜欢的宫廷剧,为什么?因为大快人心啊!哈哈!!璎珞的人生颠覆了以往宫廷剧...

  • 《宫廷剧》

    尘世的兴废需要光阴的手,命运的沉浮 需要浮云的脚,导演究竟动用了什么 让高深莫测的王道,肤浅得不过惊鸿一瞥 宫廷里...

  • 为什么现在拍摄的宫廷剧都喜欢以清朝为背景

    不知道大家最近看过《延禧攻略》、《如懿传》等宫廷剧的观众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宫廷剧都是清剧呢? 像以...

  • 那些娘娘们的辛酸路。。。

    近年来兴起一股宫廷剧热播浪潮。尤其是以女性为主角,以女性视角叙述宫廷故事的女性宫廷剧,更是频频制作。女性宫廷剧的热...

  • 小说   宫廷剧

    儿子上晚自习回来,看到老爸睡在客厅沙发上,他钻在被窝里,露着头,百无聊赖地拿着遥控器换台看电视。儿子叹息下摇摇头,...

  • 农村宫廷剧

    村里有个八十多岁的老妇人,常坐在村中央的自家门口,忽闪着扇子,说东说西,老辈的人说,原本她是王三奶奶。 这位王三奶...

  • 唐砖

    记录一下新看古装电视剧《唐砖》 男主女主演的都很到位,剧情不同于以往那些宫廷戏,在我看了那么多古装剧以来,似乎一直...

  • 火车随思

    在火车躺着也睡不着便开始思考最近大火的剧《欢乐颂2》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看,有那么多人评论。 苗苗在看邱莹...

  • 宫廷剧的危害

    已经搞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宫廷剧在我大美电视上周而复始,绵绵不绝了。从清宫剧开始,又有了大明宫廷,春秋战国,秦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有那么多宫廷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jj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