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5岁这种年纪,不管是身体和心理都已经足够成熟独立了。开始知道自己注意身体,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偶尔控制不住熬了夜,也会换种方式弥补自己。同时也越来越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怎样性格的一种人,并且知道是自己怎样形成这种性格的。
就像我,我是一个很善解人意的人,与人相处我能很快速的捕捉到对方的情绪,并且尽可能做出让对方开心的决策。我还是一个委屈求全的人,别人对我提出的请求帮助,不好拒绝,怕伤了和气,更怕伤了我们之间的关系。这只是我性格中的两种性质,其他的以后再慢慢提及。
也许你会说这样为人好像没什么尊严,缺少些刚毅,其实我也常这样想。
王小波曾把尊严分为好几种,其中他提到的“君子的尊严”里面的内容我很是赞同。他说,尊严是属于个人的,不可压缩的空间,这块空间要靠自己来捍卫——捍卫的意思是指敢争,敢打官司,敢动手(勇斗歹徒)。
哇,如果小时候谁教给我这样一段话,我也许能过得更轻松吧。
我是留守儿童,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家里不算富裕,但温饱不成问题,一起长大的拢共堂姐弟三人,我数老大。爷爷是一个不多言语的人,有一点文化,上完了小学,基本的读书写字是会的。奶奶没上过学,说话粗鄙但基本也是个明事理的人。
王小波说尊严之一是敢争,那想必从幼时起的我就开始丢失尊严的这一条了。
从小孔孟教我们,要“孔融让梨”,加之身为老大,大人们一句“要让小的”这话加身,从此身为老大并且语文学得又好的我,定是争不得的。至少表面不能争,心里舒服不舒服是没有人管的。
有吃的弟弟妹妹先选,最后剩下那样是我的;早上梳头发先给妹妹疏,到后面耽搁了时间胡乱给我疏一通也是常有的;和弟弟妹妹闹了矛盾,说不清谁对谁错的时候那一定是我错的;干家务偷懒耍滑那一定不能是我……一切都是因为我是老大,老大是注定从小就心灵高尚,不争不抢,最卖力的为家里分担,毫无怨言。
说毫无怨言是假的,其实那时候我所有的怨言都写进了我的作文里。也许语文老师是最懂我的,所以选了我做语文课代表,对我格外照顾,现在想来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
就这样,我成了这样的性格,想要却不敢要,想拒绝却不能拒绝。
所以越来越善解人意,越来越委屈求全。总是人先,再是后我,口头禅是“可以啊”“都可以”“我没意见”“没事儿”。就这样越来越没了自己内心的声音,越来越不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