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00后 !诗情画意
探索诗歌《一诗三日众人评》第21期 子崖《狗尾草的真理》

探索诗歌《一诗三日众人评》第21期 子崖《狗尾草的真理》

作者: 静铃音 | 来源:发表于2018-08-30 21:51 被阅读735次

狗尾草的真理

文/子崖

大风穿过鸟鸣,迫使一片草地做了顺民。
近旁的树林抵抗激烈
断枝和落叶使更远处的狗尾草有了警觉。
低头。俯身。
以时刻供驱策和鞭打的姿势,在倒伏和断裂中
交出坚硬和挺拔。
没有愤懑,勇敢和怯懦的对持
以孱弱和低微,与飓风周旋至今。
一只蚂蚱在狗尾草上攀爬。
夕阳西下。狗尾草挺拔的高处,更接近血色真理……

以上是子崖老师的原玉,已经入选流派网《诗歌周刊》第319期。读罢全诗,我看到了一个场景。诗人于申酉时分在郊外,正值太阳降落未落之时,刮起了大风。他听风,看草木,我看他。我看到了一个观察细心,触觉敏锐的诗人。

所谓隐喻无处不在,这首诗就是如此。那么我也决定以含蓄的方式试着说说我对这首诗的解读。但是,无论我想怎样含蓄,第一节中草民二字依然那么暴露。那么,大风呢?我在此选择将其理解为生活的考验、艰辛等等吧,是不是也可以包括某种力量。

的确,风是有力量的,风用力量表现它的存在。枝折叶落就是风的作用力的结果,这样的结果让草警觉,草选择了“低头、俯身”——做顺民。在这里,作者似乎做了一次解构,反“疾风知劲草”的传统构设,让草“交出坚硬和挺拔”。“以孱弱和低微,与飓风周旋”,这是诗人的策略:以柔克刚。所以,“疾风知劲草”并没有被解构,柔才韧——“韧”字的意思是:“受外力作用时,虽然变形而不易折断;柔软而结实”。生活艰难,真理是血泪铸就,而诗歌总是在力图美好,于是,诗人在结尾绘制了一幅夕景。红日,小草……

那么,狗尾草的真理是什么呢?诗人用了省略号。一切都在诗里,在隐喻里。

最后,说一说诗的结构,起承转合俱备,树与草的对比,还有一只蚂蚱。它出现在诗中做甚?请大家各抒己见。

以上是我的解读,偏差之处请子崖老师和众诗友指正、补充、讨论,才是我们这个诗评活动的目的。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凿冰而钓:隐喻隐不过静铃音!:clap: :clap: :clap:
    静铃音:@凿冰而钓 谢谢😊
  • 曼殊兆兰:精彩👍👍👍🌹🌹🌹🌺🌺🌺
  • 风中漫想:欣赏!🌻🌻🌷🌷🌹🌹
  • 金钗银环:你多写这,我来学习。
  • 南飞雨燕:含蓄朦胧,有生与死的隐喻。铃音分析透彻!
  • 叶麟潇:这首以记叙手段为主。
    诗中的内容,可以说是作者一个细腻写法的窥见,按第一层理解,即从表面而言,这整个内容本身就是作者亲眼所闻,并记了下来。

    第二层才是作者要告诉大家的某些道理。大风吹来,它不可避免地会把狗尾巴草压低,“鸟鸣山更幽”,这里也无意间带入动态里的一种“静”,即作者本身开始思考的切入点,他需要安静,看土地上这些临时的地球生物,赋予他们拟人的手法,即作者本身视线所望之处,犹如其中一员。

    风也好,撕扯也罢,都是一种生命之间的对抗,有形的狗尾巴草与无形的风形成对抗,完成自己的答卷。

    蚂蚱是动物,狗尾巴草是植物,向来草本植物皆是无情,而动物存在感情、知觉甚至是想法。

    那么蚂蚱也可以是作者本身的寄托,借着狗尾草这这一外物进行攀爬,实指是某种探索,那么他高于原来的位置,迫近夕阳,“夕阳”这一永恒的事物也要暂时降落下去,并压在蚂蚱的身上,佐证了越靠近事物的真,就会遇到更多的阻力以及假象,也意味着哪怕夜晚黑暗来临,在追求真理的过程,至少他对于自己是无愧于心了。

    以上纯属瞎想,若说好,则是叙述手段高级:真相加思考,若说不好,那唯有飓风一处过于夸张,飓风而来,则不可能看到后面处于一种过于安静的环境。
    叶麟潇:@静铃音 安~
    静铃音:@叶麟潇 谢谢麟潇,用心了!早点儿休息!
  • 余寞笙:👏👏
  • 夜跑如风:👍👍👍
    静铃音:@夜跑如风 谢谢深夜来读!
  • 我是宣:👍
    静铃音:@我是宣 晚上好!
  • 王子魚:铃音的诗评,如锦上添花💐:hibiscus:🌷
    静铃音:@王子魚 呃呃,不要着急,不要着急,让我想想……
    王子魚:@静铃音 开个专题吧
    静铃音:@王子魚 谢谢子魚!

本文标题:探索诗歌《一诗三日众人评》第21期 子崖《狗尾草的真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lt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