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故事并非我的长项,所以只好说,我所阐述的都是事实。很多时候,即使我将身边的事原原本本的写上来,就像日记一样,终究也会觉得有些矫情,也许世事总是如此,真实而造作。
我这一辈子错过了新中国的成立,错过了文革,错过了改革开放,所以我是在相对安宁的局面下成长的。我读了很多个小学,仿佛在嘲讽我先前所说的安宁二字,主要由于新的建设让一些相对老旧的学校逐渐被吞并。我和徐冬就是在这样不断地搬迁中结识的,就像莫名其妙的岁月里我们莫名其妙地成了好兄弟。实话说那时的徐冬还是很纯洁的,以致多年后我仍拿当初的他来反衬他如今的一脸不屑。
徐冬不是个好孩子。从小学开始他就体现出了非凡的天赋,追女生的天赋。我和徐冬一直是同学,老师、教师、学校换了不知道多少,依旧不变的是我们仍旧同班的事实,如此我有幸目睹了他所谓五彩纷呈的情感史,不过很遗憾的说,我一直不懂那些“他爱她而她不爱他,当她开始爱他的时候他却已不爱他”的曲折,我甚至记不清他和多少女生牵过手,当然在我的角度而言,有看的也有不好看的。不过人之所向,各有不同,就像两颗枣树是否有深意,也许只有鲁迅先生自己清楚,我们只不过站在一旁的看客。

徐冬喜欢唱歌,几乎每一个女生到手的过程中都离不开一首深情的歌的独白。可他毕竟失了手,那是在高中的时候了,女主角是我的小学同学,姓周名静,很简洁的名字,但是没有和徐冬同班过,她在三年级之后便离开了当时还有些混乱的,家乡,然后又在高三和我们重逢。当时他们在前后桌,安排就是这么的奇妙。不知道为什么,高中的前后座总会有一些故事发生,所以在徐冬说那种一见钟情的感觉时,我并不惊讶。但是在描述时,我终究是感觉到了不同,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神情和语气上的差别吧。
所以徐冬沦陷了,现在的我也许可以理解,但是当时的我们都不知道,很多时候俗套的情节只适合又一次游戏的循环。因此俗套的约饭电影礼物都成了抛给镜子的媚眼,仿佛只有自己看到了,偶尔还顺带恶心了一波自己。哎,这就是人生,徐冬说。其实被拒绝并没有什么,只是我很惊讶地发现了徐冬的坚持。
徐冬开始学会了努力学习了,真的很俗套的想法。但是他还是没有抛下他的歌唱事业,顺带将煽情的歌词都写一遍,折个纸条送给她。其实我现在一直在想,为什么当初没有觉得这种做法很幼稚呢,就像我一个朋友对我说,她常常觉得从前的自己很幼稚而空洞,包括她当初的文字、想法和处事,只是我们总会有幼稚的时候,幼稚并不代表空洞。
其实不清楚何时开始徐冬真的淡出了那些逃课上网,打球闲逛的过去,不知道怎么就把最后的希望寄托于这高三最后这一点点时间上,对于这些透过指缝便逝去时光而言,那几条街的距离显得实在是有些遥远而不可及了。只是蓦得我发觉这个吊儿郎当的男孩变了,我和他相识了十年忽然就发现了这一点。
其实我只能说,这世间的一切有时都太贴近现实了,终究,他们没有继续一起走,或者说,他们从来没有一起走过。高考之后我们便出去疯了,徐冬向南,我留本省,周静向北,各自流浪,一路流浪。我问徐冬,你后悔吗?不知怎么地徐冬就毛了,后悔个屁,这算什么,只是有些怕她自己去北方会不会冻傻了,可惜。我坐等下文,转头却发现徐冬抬起头,眨了眨眼。

同一天,我问了周静同样的问题。很久之后,我收到了她的回复。
“曾经呢,我以为我的高中生涯会像一池静到极点的湖水;曾经呢,我以为我的笔可以描述任何一种情感;曾经呢,我以为自己百毒不侵。可惜,我再最不该遇见他的时候遇见了好像最应该遇见的他,我才发现好像以往的那片池水不是宁静,也许只是一种死寂,泛起涟漪却无能为力。我开始想,也许我一开始就是错的。
年少的执拗让我忽略了太多,然后在岁月里一错再错。其实呢,他写给我的每一首歌,我都听了很多遍。我知道,有些歌,他只唱给了那时的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