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 易性癖
“奉贤阿姨!”我轻手轻脚推开门,在左拉妈身后大喊了一声。
“啊!卷毛小赤佬!”奉贤阿姨追着我的后背打了起来。
每次一进左拉家,奉贤阿姨那张蒙克尖叫脸成了我一天最大的成就感。

“哎,怎么又是这一集!”左拉和小悉坐在沙发上正在看《康熙来了》。
左拉喜欢索菲玛索,小悉喜欢梅丽尔斯特里普,而崇洋媚外的她们俩都有一个中国面孔的偶像——范晓萱。在2004年至2006年的几百集《康熙来了》中,只有四集是范晓萱的独家采访。而每次回看这四集时,她们都和第一次看一样,吐着同一个槽点,笑着同一个污点,喝着同一碗鸡汤。很多时候我都感觉她们的海马体(大脑主管记忆的区域)每看完一次都会被抽水马桶去污渍不留痕全方位地冲洗一次。
“哎呦喂,年级第九来了,上坐上坐。”左拉笑嘻嘻地朝我招招手。
“小赤佬,看我怎么劈死你!”我一掌拍向左拉的头。
左拉,一个腿长胸小酒量大的假小子。说我和两个姑娘成为了好闺蜜,还不如说小悉结交了一对好哥们。
左拉的标配:飘逸短发,白色跑鞋,白色体恤牛仔裤,黑色体恤哈伦裤,时而林志颖,时而木村拓哉。青春偶像剧中“校草”有的她都有,除了性别。
第一次见左拉,是在左拉外婆的葬礼上,爸妈去帮忙,我跟在后面。左拉外公去世早,她外婆一直和她们一家三口住在一起。高寿去世,办了场很传统的葬礼,远房亲戚浩浩荡荡地都来了。一进门,左拉外婆的葬礼像是历了一场十级海啸的劫,每个人都像是一颗颗被海水冲剩到岸上干瘪踉跄的牡蛎。
左拉耷拉着头,没见哭相,瞌睡打得一个接一个。一抬眼,我们像是丛林深处两只嗅到了同类的猎豹,相视了几秒。
“快让孩子进屋睡会儿吧,奉贤。”我妈把左拉扶起来,送进里屋,我跟了进去。
左拉躺在沙发上,“帮我拿一下大衣,”她指了指电视机旁边的衣架。
“这个个浮夸的演技,也是够拼的。”左拉噌地把大衣盖在头上。
我愣了一下,“家里长辈去世本身就是一件伤心事。”
“噢呦呦,侬这是上帝的视角啦。”她掀开脸上的大衣,瞪了我一眼,“外婆在的时候也没见这些亲戚们热热闹闹地来看过她,现在倒把她老人家当祖宗咯。真是不怕活人怕见鬼,把门关上,吵西特了!”
我迟疑了一下,“还是别关上了,怎么说我也是个众星捧月清清白白的校草。”
左拉腾地坐了起来,“你是哪个学校的?”
“五中。”
“苍天啊,我居然要转到这样一个校草贫瘠的学校了。”
“你哪个学校的?”
“星河湾。”
“重点国际高中呀,想进都进不去,干嘛要转到五中?”
左拉拿起杯子喝了口水,没有说话。
“早恋,逃学,打架斗殴,看你哪个都不像啊?”
“选A。”
“还真是…我去!什么样的男生居然看上了你,口味够别致!”我当即竖起了点赞指。
“不是男生。”
我怔了一下,“嗨,这都什么年代了,恋爱不分男女,蕾丝边也是真爱嘛!”
“事实上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同性恋,可能是易性癖吧。”
“易性癖?高级...这是什么?”
“刚开始我觉得是异装癖,然后......”
“等等,异装癖又是什么鬼?”我全身上下的汗毛孔顿时都炸开了。
“我特别喜欢穿男生的衣服,为了穿起来好看,或者说更像男生,就裹胸。”左拉拍了拍自己的胸。
第一次见一个女生这么磊落地展示自己的胸,我耳根烫得火辣辣的,眼睛也没敢停留半秒。不过就她拍出的那两下“砰砰”声,做实了那里实实在在的平坦。
“之后我又有点反感来大姨妈的那玩意儿了,开始觉得…算了算了不说了,少儿不宜。”
我有点吃惊她是怎么可以如此淡定自若地聊这些的,“你爸妈知道吗?”
“之前有一次参加我堂姐婚礼,我妈帮我订了件裙子,非得让我穿。我穿上后立马就脱下来了。天哪,太难受了,就现在让你穿一身比基尼,你什么感受?”
“是有点,那你有去看过医生吗?噢,我不是那个意思?”
“没什么,有一阵子我也觉得自己有病。可我爷爷就是医生啊,虽不是这方面的,他也没提过。现在想想我爷爷巴不得我是个男的呢,省的整天叨叨着他那点医术传男不传女。”
“那你也真是渊博,连异装癖易性癖什么的都知道。”
“上网查呗,据说易性癖的男女比例是3:1,说不定我以后也是个什么传奇人物呢。”左拉说着指了指写字台上的台式电脑,那台电脑像叮当猫一样,坐在旁边静静地听我们聊天。而我眼前的这位既不像大雄,也不像静香,倒是像极了刚修炼成精从地缝里蹦出来的土地老爷还是洪七公。
“对了,五中上课点名吗?”
“点的,怎么了?”
“哎,天下老师一般黑,个个心怀圣母却实则灭绝师太。”
“看来你这篓子也是灭绝师太捅的咯。”
“还能有谁,你说这老师们之前是不是只修了催眠专业和情报学?天天上课念经下课打小报告。”
我扑哧一笑,“那你这是和妹子搞事情被老师发现了?”
“什么搞事情,就是和同班一女生挺好的朋友,她和一邻班同学闹别扭,我上去帮她招呼了两下。事后学校瞎传什么的都有,后来妹子家长找到学校,要求学校给我转班,我妈索性就把我转到家门口了。”
“我去,原来这传说中的国际名校里都是社会姐啊…...”
这就是我和左拉的第一面之交。本想着见识一场浩浩荡荡的葬礼,却结交了一个活生生的“行走的重口味”。这些只会在欧美或台泰小片儿里看到的人物居然就和我住在同一个弄堂里,并即将和我念同一所高中了。
“那之后我们可以一起上下学了,9门还有个妹子叫小悉,她一直住在她爷爷这里,和我们一起。”
“呦呦呦,你们这是两小无猜?”
“就她啊,瓷娃娃一个,她爷爷拜托我妈让我们放学顺路一起,帮忙照着点。”
网友评论
目前更新的四个章节我都阅读了,作者的文笔很成熟,语言自带一种幽默的能量,而且很自然,不是刻意为之,这是最让我眼前一亮的一点。另外,还带有一点上海特色,有自己特色的元素,这也不错,一个小建议是日后每个沪语的选用上先斟酌,尽量选一些人人能懂的,即不需在文中特意注释的词汇,否则会影响阅读体验,用的好会成风格,用的不好则成牵绊。金宇澄最后定版的《繁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应该是一个青春文学故事,三个少年从高中到长大之后的一段经历,人设很不错,前三章交代了每个人的背景,一男两女,性格鲜明,很有戏,也为后文故事推进埋好了伏笔,这应该是作者动过脑筋的,很不错。
从目前仅有几千字我还不能推断后文情节的进展,故事至少得有10年左右的时间历程吧?所以我在这里只提一个小的建议,前三章主人公出场完毕,第四章转入正式情节,作者的情节线要定好,最好每一章节确定一个点,不要信马由缰地写,每一章写一个情节点,结尾留一个小悬念,下一章节接着讲述,按着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一环扣一环地讲述。长篇小说的构思需要多费点功夫,从现在的第四章看下来,好像没有提前规划。
青春期的时候我读过张悦然的一本叫〈水仙已乘鲤鱼去〉的作品,当时觉得写的太棒了,但是现在读你的这个故事,我觉得你超越她,因为人设比她的那个故事更有戏,好好写,期待你的完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