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任大名府知府,招募一万义勇军进京协防。这年他三十岁,开始戎马生涯。
八旗兵进逼京畿,北京危及。袁崇焕率领关宁铁骑入关回援阻截。
皇太极率领八旗再次绕过袁崇焕的军队,直奔北京而去。
八旗兵兵临城下,两次强攻未得逞后撤军。一路上烧杀抢掠,将俘获的汉人女子浓妆艳抹关在笼子里用马车拉着,并打出侮辱明军的标语口号,负责追击的明军在后面远远望着不敢近前。
京城解围后,崇祯接见勤王有功的卢象升。
《明史》记载卢象升生的“白皙而臞”。皇帝对这个年纪轻轻的白面知府大加赞赏。第二年将其职务升迁,并且负责组织训练军队。这支军队就是史上赫赫有名的天雄军。
一说起中国历史上精锐部队,会说到吴起的魏武卒,商鞅的秦锐士,孙膑的技击之士,乐毅的辽东坚兵,吕布的陷阵营,刘备的白耳兵,曹操的虎豹骑,李世民的玄甲军,刘牢之的北府军,陈庆之的白袍军,岳飞的背嵬军。卢象升的天雄军也能坐进一把交椅。
此军队士兵多为连襟,父子,兄弟,朋友,乡党。有极强的凝聚力。一人向前全军向前,一人后撤全军后撤,一人战死全军复仇。后世曾国藩组建湘军就参考了卢象升的天雄军。
崇祯六年,卢象升升巡抚,带兵攻打西北起义军,九战九捷,打得起义军没有立足之地。战斗之时,他向来是身先士卒,有次战斗额头被冷箭射中,竟然不死,战马被砍杀就步战,第一个冲进敌军阵营,此役之后他被称为“卢阎王”。
从崇祯六年到崇祯九年,四年鏖战,天雄军给予起义军重大打击。消灭了闯王高迎祥大部分主力部队。导致高闯王逃往深山,最终被孙传庭设兵生擒。
可以说他是平息内乱的英雄,也可以说他是手上沾满农民起义军鲜血的刽子手。就看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待。
军旅生涯,他练就一身的好武艺,耍一把一百三十多斤的偃月刀,好似关公再世。
政治生涯,在崇祯八年达到巅峰,当上五省总督,全国有两京十三省,分出五省由卢象升打理,另五省由洪承畴打理。
崇祯九年,后金正式定国号为“大清”,皇太极下令阿济格领兵再去北京串门。又打到了自家门口,明朝兵部尚书张凤翼成了前敌总指挥,张大人对行军打仗一窍不通,乱部署导致明军大败,溃不成军,被清军连续攻克十多座城市,无数财物被抢走,无数百姓被掳走。
崇祯的办公桌上,弹劾张大人的奏折像乞丐头上的头皮屑一样可观。张大人自知罪该万死,不如来个慢性自杀,每天吃大黄,搞得自己腹泻不止,最终拉肚子拉死了。看到清军吓到尿裤子的软蛋将军梁廷栋也自知罪责难逃,犯了畏战之罪,也学张大人吃大黄,拉肚子而死。
此时卢象升正驻守边境无法回援。鼎盛时期的天雄军错过了和鼎盛时期的清兵交手的机会。
崇祯十年,皇太极派出了多尔衮领兵再去北京串门。明朝这边,也将星云集,孙传庭,祖大寿等都来了。自从老领导袁崇焕被崇祯杀了,祖大寿就不怎么服从管理了,谁当他领导都管不了他,而孙传庭早就放出过话“朝廷不给粮饷,没关系,我干什么朝廷也不要管”。想要镇住这批悍将只能给他们派个威望足够的领导才行。崇祯想起了卢象升。
于是,升任卢象升为总督天下兵马,赐尚方宝剑。
卢总督火急火燎赶到北京,披麻戴孝进金銮殿,怎么回事?家中老父死了。
等等,你想干什么?太监连忙把他拉住叫他先换官服再面见圣上。假如他穿着孝服跪在那里,上面坐着崇祯,朝堂立刻变成了灵堂。
崇祯问卢象升,怎么办?
卢象升斩钉截铁来了一句,臣主战!
前敌三人指挥小组成立,这三人是天下兵马总督卢象升,大学士杨嗣昌、总监军高起潜。卢是热血武将,一心驱除鞑虏,光复社稷。而杨高二人是官场老油条,各自打起心里的小算盘。
虽然卢象升名义上是天下兵马总都督,实际上能指挥的是手下三万天雄军。清军一半都不到。
在通州,天雄军遇到了清兵,敌众我寡。
是夜,卢象升和杨嗣昌、高起潜约好。天雄军为前部奇袭敌营,杨嗣昌、高起潜率军接应。
于是,卢象升下了那条在历史上著名的军令:
“刀必见血,人必带伤,马必喘息,违令者斩” 。
这是明史里最霸气的一句话!
清军根本没有料到竟然还有主动进攻的明军,想想从关外打倒长城,在从长城打到北京城,走到哪儿哪儿的明军就知道躲在城墙头放炮,从来不敢出来野战。
夜色中,清军被当头打了一闷棍。用古典章回体小说的话说,被杀得哭爹喊娘。
卢象升搞了一次成功的偷袭战。
可是,约定好的援军没来。高起潜这个死娘炮按兵不动,他早就打算和清军和谈。皇帝眼前的大红人杨嗣昌也支持高起潜。
在这两个疑似卖国贼的家伙的作梗下,导致卢象升的奇袭先胜后败。
打败仗了,崇祯革了卢象升的职。
这时,清军在多尔衮的率领下排山倒海般杀下北京,内阁首辅刘宇亮气愤地站了出来,大敌当前,你们这些当官的个个做缩头乌龟,老夫实在看不下去了,我要去前线。崇祯一拍大腿,好好,太好了,就你了,去接替卢象升的职位。刘首辅急忙说,不不不,陛下理解错了,老夫这是要去前线慰问,而不是打仗。崇祯说,刘首辅不必谦虚,这个天下兵马总都督让你当了。
《明史》记载刘宇亮“大惧”。
满朝文武都看不过去了,这个刘宇亮一把老骨头,不要说冲锋陷阵不行,排兵布阵也是外行啊。他除了会阅兵,其他还会什么。于是在满朝文武的却说下,崇祯取消了这个荒唐的任命。卢象升被撤职24小时后再次被启用。
刘首辅终于松了一口气,退回到了缩头乌龟的队伍里。
卢象升不得不继续和猪一样的老队友杨嗣昌、高起潜继续合作。杨高二人继续和卢象升唱反调,用各种手段调走卢象升手下的兵马,美其名曰“分击合进”。
高阳失守,这里住着明末抗清精神领袖,帝师孙承宗。宁锦防线,关宁铁骑都是这位孙大人一手打造的。当年皇太极的老爹努尔哈赤怕他,权倾朝野的九千岁魏忠贤也怕他。清兵对这样的狠角色十分佩服。能投降最好,不投降一般都是直接拉去杀掉。孙承宗当然誓不投降,清兵太崇拜这位孙大人了,就让他死的体面点。76岁的孙承宗对北京的方向行了三拜九叩之礼后自尽。他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一家百余人口全部殉国。
宁为大明鬼,不为蛮夷奴。弯刀砍的掉头颅,但是砍不弯脊梁。
杨嗣昌、高起潜依旧按兵不动,好像在看热闹。卢象升得知孙大人殉国后,率领五千残兵反攻。
五千VS十万。
战前,卢象升对部下说,愿战者随,愿留者留。天雄军无一人留。他像孙承宗一样,对北京的方向行了跪叩之礼。
披麻戴孝出征,此时他还在守孝期。当地百姓哭声震天,都知道这支大明子弟兵有去无回。
崇祯十一年,巨鹿战场,当年楚霸王项羽在此破釜沉舟。卢象升心里清楚,想重演当年楚霸王的奇迹以少胜多,机会渺茫。但要打出破釜沉舟的士气,打出这个王朝的血性,为抗清树立起标杆。这里都打成这样,各地观望的部队再不抵抗,就是枉为人。
最后一仗,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炮尽矢穷。当他砍断了最后一把刀,继续用断了的刀杀死十多个清兵。直到身中四箭,遍体刀伤,发出了最后一声抵抗的呐喊声后缓缓倒下,鲜血染红了白色的孝服,这年他39岁,当年岳飞冤死在风波亭时也是39岁,而他,冤死在战场。平生大小百余战,未尝败绩,堪称一代战神,最后一败何其壮烈,慷慨悲歌响彻燕赵大地。
部下杨陆凯怕清兵来分尸,就死死抱住老长官的尸体,身中二十多箭后也牺牲了。
离巨鹿战场五十里的地方驻扎着高起潜的部队,拒绝救援。
晚清中兴之臣左宗堂读到卢象升的传记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如此际遇,诚为天下志士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