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大宗师第三天作业
静下来读庄子,感知存在。让生命获得价值,问问自己想要实现的生命价值是什么?少一些功利,多一些淡泊。不易做到,读经典,悟人生,且行且思。

只有真正的理解了生与死的意义,才能正确的面对死亡。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 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穷终!”三 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友。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心灵相通,成为了好朋友。
子桑户先死了,还没有下葬,孟子反和子琴在那里唱歌,在他们没有生死的边界,生命中每一个人可以以不同形态活下去,一个朋友死了,另外的人就高高兴兴送他。
子来生病了,子犁让他的妻子儿女不要在他面前哭,让他们散去。子来说,到了晚年,就是要“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我把生看成是美事,那我就把死也看成是美事,我是怎样安排在这个世界走的,我就会怎样被带走。就这样他睡了一觉大病就不见了,人的思想可以传承远远胜于生命。
在有形的一生中,穿越的事迹是可以写下来的,但每个人的解读是不同的,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眼中有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突然想起这句话,前面学习庄子,谈到有用无用,现在看这段,对生死、对事情的解读也都不一样,这就决定了同一个事物不同的角度产生了不同的解读,没有对错,角度不同罢了。那我们又为什么去争论那,争的意义在哪里?
多问问自己 我处在人生的什么阶段,我我处在人生的什么阶段,我在这个阶段,我做怎样的选择,我的选择坦然、豁达吗?做好自己,修养身心,活的明白。只有坦然才能通达人生,乐得自在逍遥,面对死亡时也会坦然相对。
多一份包容,多一份豁达,多一份共生,更要多一份无我,无我的状态不是没有了自己,而是不把自己看成世界的中心,不要把自己立在事的中心,去感知理解周边百样人生,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活法,怎样都是个人的选择,而那选择也决定了为了他的走向,乃至于走到生命尽头。
顺应自然,感知生死,无我共生,生命轮回,大道至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