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体》系列的朋友,都知道刘慈溪更倾向于在大场面,时间跨度更久远,和宇宙、太空接轨的场景叙事。
郝景芳却是另一种风格的科幻,她更倾向于对具体人的关怀,不用往后推好多代,描述的是未来二三十年岁月可见的日子。
最近在看郝景芳的《人之彼岸》,这是一本讲述AI时代的科幻小说,作者一共构思了6个小故事,主角都是AI和人。刚看完第二个故事,心里一直大呼:厉害呀,牛,思维真强大,想象力切实又大胆。
读完酣畅淋漓,这是在现在快阅读消费时代很难体会到的阅读体验。
为了不让你失去自己的阅读体验,在这里我不打算不透露书里面的故事情节,但是有几个主题描写打算和大家分享:
教育
我希望每个孩子长大的时候,都有充分的准备,与人工智能同行。未来只需埋头刻苦和兢兢业业的职业,将会大量被更刻苦的机器人取代。我们即使再想把孩子逼成考试机器,他们也比不过真机器。
未来需要的,肯定是三大类能力:与人工智能相处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超越人工智能的能力。
工作
在未来的10—20年,随着机器学习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会在各个领域大面积使用,按照目前的技术趋势看,反而是初级和中级白领工作最容易被取代。
底层劳动力只有工厂工人容易被取代,很多白领工作因为工作环境简单、工作内容重复、基本上是与数据和文档打交道的工作,很容易被人工智能顶替。
可以说未来只要是标准化、重复性工作,多数都可以交给人工智能来做。
在人工智能可以取代的工作领域,工作机会会越来越少,人员会冗余,职业收入也会越来越低。
相反在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或者说全新的就业岗位上,工作机会越来越多,人才越来越抢手,工资收入也会越来越高。
亲情
你有过亲人濒临病危,在弥留之际的体验吗?
他凭记忆找到母亲的病房,见没人,推门进去。
母亲蜡黄的脸上毫无生气,整个人都缩小了,皮肤皱褶成一堆,像抽了气后瘪下的气球,母亲的头发被剃掉,额头上贴满了电极,鼻子和身体上都连接着管子。他的眼泪瞬间落下来。他从不知道自己是如此怯懦之人,竟会对母亲的躯体感到惊骇。但是在死亡的咄咄逼视下,他忍不住瑟瑟发抖。
你,还会和他们吵架吗?
不止父母,伴侣、小孩、最亲密的朋友也是,还是那句老的不能再老的话,不要等到失去时才懂得珍惜。
阶级
未来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不单单体现在物质财富的多寡,更会体现在生命的长度上。
电影《时间银行》讲的就是未来世界里,富人拥有无限可以挥霍的时间,而穷人只能不断工作以便能糊口。
电影里的转机是富人女儿爱上了穷人,感受到穷人的不平等,抢劫自己父亲银行里的100万年时间,分给平民区的人。最终大家实现了平等的时间生命。
可这仅仅是电影。试问,现实中真会出现这种女主吗?即使有这样的女主,这种计划也不会轻易成功,既得利益者哪能轻易允许自己的利益被瓜分。
别太天真,比起幻想着有正义天使会降临,还不如靠自己来得更踏实。
我们在此岸,AI是彼岸。未来AI对人类的影响,是促进?还是毁灭?请从《人之彼岸》中获取线索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