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专栏有感
学完薛老师的看得见与看不见,知道经济学关心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比较和选择。要做好比较和选择,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你既要看到那些看得见的东西,又要看见需要被推测的看不见的东西。
一、专栏里的看得见与看不见
01
破窗理论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顽童把窗户打破了,窗户的主人为了补好一块玻璃,会刺激窗户的生产,进而带动与之相关的其他行业的发展,我们既要看到因为要弥补破坏,带来的短暂积极的一方,又要认识到破坏不是发展的必须。我们要跃过看到,看到看不见的:如果没有破坏。窗户主的金钱与精力可以花在其他地方,可以带来更多的财富。
02
看不见的东西要靠想象力。有了汽车后,大部分看见的是:马车夫就会失业,但经济学家预测,马车夫不会失业,因为经济学家看得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但不知道具体的新工作是什么,只能靠想象。
03
做决策时要充分考虑看不见的东西。为了环保主张不用塑料袋包食品,这是看得见的事实,另一个看不见的事实是,如果不采用塑料袋包食品,食品可能会腐坏的更快,而浪费更多。从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出发,就变成了一个选择与比较的问题,选择丢掉塑料袋,还是丢掉食物的问题。
二、身边的看得见与看不见
01
同事,经常为了省车费,乘公交去办急事,对他来说,看得见的是省下来的几十元车费,看不见的是,另一位同事在等他回来,赶往下一站办事的焦虑,看不见的是,因为效率低,可能来不及办完事的风险,那是花费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的车费都无法弥补的损失。
02
家里的老人,因为曾经穷过,即使现在物质足够丰富,依然改不掉储存旧物的习惯,即使这些旧物唯一的价值只剩下曾经陪伴过他们的影子,对于老人来说,看得见的是,堆在眼前的实物,是有所准备后的一种自我安慰,看不见的是:随着房价的攀升,被旧物占据空间的价值,远远超过了这些旧物的几倍。
03
客户对我们设计的整套视觉设别系统(vis)方案,看得见的是:经过系统设计、统一规范后整体形象的提升,看不见的是支撑这套设计系统背后更深层次的理念及价值的统一;看得见的一次投入全套方案的价格略高,看不见是,经过3-5年短期分摊后的成本,远远低于每年更换形象而浪费的人力、财力、物力。客户看得见的是整套视觉识别系统最浅层的应用,看不见的是,长期规范执行到位后,产生无法估算的无形资产。
一个人聪明与否,往往是在关键的时刻能作出正确的选择,经济学家教我们的是:在比较的时候,不仅要看见那些看得见的东西,同时要看到那些看不见的东西。以上是这期专栏的些许感悟,聪明的你,学到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