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场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说起千古英雄,可能很多人马上会联想到帝王、将相、豪侠。
其实在今天英雄之名,早已不再是王侯将相的专属,它属于每一位实干兴邦的普通人,他可以是“十年磨一剑”的工匠,也可以是“汗滴禾下土”的农民,可以是“视死忽如归”的战士,也可以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老师。
英雄之心在史册里、传说中,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血脉当中。那今天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以壮美的诗篇致敬英雄,更致敬孕育英雄之气的天地山河。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蜀先主庙》: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诗意为:先主刘备英雄气概充满天地,千秋万代一直令人肃然起敬。建国与吴魏三分天下成鼎足,恢复五铢钱币志在汉室振兴。拜诸葛亮为丞相开创了国基,可惜生个儿子不像其父贤明。最凄惨的是那蜀宫中的歌伎,在魏宫歌舞刘禅也毫无羞情。
这首咏史之作立意在赞誉英雄,鄙薄庸碌。

“十年磨一剑”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汗滴禾下土”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其二),内容大家耳熟能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时期曹操之子曹植的《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诗意为: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此诗以曲折动人的情节描写边塞游侠儿捐躯赴难、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塑造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意为: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英雄辈出,他们驰骋沙场马革裹尸,为这神圣山河献出满腔忠诚,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