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娃中午没来感觉自己好轻松,早上也睡了个大懒觉,梦里梦见了王一博,我很尊重他,然后我们很友好像朋友一样地在聊天,美梦太好我醒了后不愿意起床就又睡着了。
回正题~今天给孩子讲的是三角形的性质,单问的时候回答还算不是一无所知,基本上都能知道一些,可是做题就错漏百出了。学校老师刚好最近在复习期末考试,给她们发了卷子,然后就觉得太刚好了,但是周末两天我时间要奉献给她了,我要学习呀!明天努力6点起来学习,多争取一小时是一小时,她说她要9点来…
总结了下最大的问题就是规则性质这些学是学了,但真的是就是单纯靠记忆好背住而已,并没有真懂什么意思,也不会结合这些去做题。好吧,可能这是真实孩子发展水平,也可能是我们这穷乡僻壤学校教育理论跟实践之间的链接不够的问题。总而言之,我就一边结合她的错题给她重新讲定义,并且给她解释每个词语的意思,一边带她画三角形,让她结合题目捕捉关键题眼转化成解题条件,同时记性质记定义记规律。其实也没啥东西,四年级的三角形也就那么点东西,可是小友理解起来联系起来就是不知不觉2个多小时过去了。好在她脑子里想法不是很多,说的话她还是能接收进去,于是今天成就感又回来了,感觉最后该懂的东西貌似也懂了,我还给她拓展了,只是我不是特意拓展的,是因为她没带教材,我觉得就应该结合讲结果超前了。
说实在我觉得这每个单元每个年级知识点切割得很难受很难受,想起上次看到一本讲芬兰教育的书,虽然我还没安排时间看完,但是很想知道它书里说的芬兰的教育知识的安排,那书有一段意思大概是这样:芬兰是领孩子们先看整个森林全貌然后再带他们不断深入,这样就算孩子对某棵树没有兴趣自己也知道在森林里还能遇见其他的,于是他们会继续去探索。而我们国家是带孩子先从一棵树开始,很多孩子要是对这颗树没兴趣就放弃了探索,也就因此无法知道原来这是一片森林,还有很多东西等着他去探索。
这种描述我觉得很贴切,虽然跟孩子认知水平相关但我总觉得现在看这些教材知识点被切割得很碎,我自己也是应试教育过来的,自己感觉知识点是阶段不同认知定义不同,比如小学四五年级学的一些定义到初中就不对了,到初中需要重新去构建自己原先固有的知识点认知,而初中生看小学生的试卷会觉得他们题目做得不对,因为他们有学习新定义。不过可能这就是学习过程吧,比较对于大学生跟知道前沿研究理论老师的知识界定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老师说的三角形内角和不一定是180度,因为欧式数学(好像是这个,有点忘记了)证实了内角和不是180度的三角形存在,就是存在于曲面上的三角形比如在球上画的三角形。
具体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去协调更好,还是很倾向杜威,同时也觉得是需要综合课程,可是也需要一系列连贯的知识体系的呈现,怎么就断定孩子不能理解了呢,不知道会不会有些学校是把6年的教材系统起来然后一个知识点一条线讲完,这样觉得会更连贯也更能培养孩子知道来龙去脉的求知欲,而不是小时候经常听的,老师说这个暂时不用知道,以后会学到,现在不要学,学了你就混乱之类的话。
睡觉睡觉,我想通了,没有酬劳,那我就开心教学了,看她能经过我讲解后能懂能做对题我成就感自信心也能增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