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往往都有一种体会,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很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是提问还是回答问题,他们都很积极。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发言。小学高年级学生发言就不够踊跃了,初中不如小学,高中喜欢发言的更是寥寥无几。
当然,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而家长或老师习惯用成人的态度对待他们的观点,而扼杀了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这无疑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下面就是一些足以证明这一点的例子。
小明错了吗?
老师问:“雪化了之后是什么?”
小明回答:“雪化了之后是春天。”
老师:“错”
也许老师所期待的答案是“雪化了之后是水”,这是基于科学知识方面的回答,无可厚非。但小明从一个孩子的视角,真切地感受到“雪化了,冬天就过去了,就会迎来春天”,站在孩子的角度也没有错。因此,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
3岁的毛毛笨吗?
老师问:“毛毛,你有三个苹果,我再给你两个苹果,你有几个苹果?”
毛毛说:“根本没有苹果。”
老师:“你怎么这么笨啊!……”
也许,当老师听到这一答案时,很生气。因为站在老师的角度,这就是一种假设,就是借助于假设而教毛毛算术题,所以毛毛这么说,老师会觉得他无理取闹。
但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也许还没有形成那种抽象的想象力,还没有从实物过度到想象出他们的能力。因此,像毛毛这样的孩子还需要一个过程,由实物到想象的一个过程。而不能给他贴上“笨”的标签。
上面两则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儿童的思维与成人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更感性一些,他们的思维更发散,这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换位思考,给予他们更宽松的氛围,保护他们爱动脑筋的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