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P44
多年来经常看表的结果,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机体深处嘀嗒嘀嗒走着的生物钟,在他身上已成为一种感觉兼知觉器官。我做出这样推断的根据是:我同他见过两次面,在他日记中都有记载,时间记得十分准确——“1小时35分”“1小时50分”,然而当时他自然没有看表。我同他一起散步,不慌不忙,我陪着他;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得到时针在表盘上移动——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阴在冷冰冰地流逝。(326)
作者认为柳比歇夫多年看表的习惯培养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可以不看表准确的预估时间。
他的推断是根据他和柳比歇夫两次见面,见面时他没有看到柳比歇夫看表和记录时间,但是在柳比歇夫的日记上,他看到了关于这两次见面柳比歇夫都有做记录,并且时间非常准确。
在这里我推测了几种可能:
1.柳比歇夫对于这2次会面提前做好了时间计划,就是1小时35分”和“1小时50分”。我们知道他对自己一天要做的事情都有详细计划,并且每一件事的时间安排也是非常精确的。
2.柳比歇夫和作者是边散步边聊天,根据他多年时间记录的经验来看,他能计算出自己散步多长的距离需要多少时间。
3.柳比歇夫真的有一种神奇的功能,心里装了一个计时器,和真正的手表时间同步。
在这里有个小小的怀疑,当时柳比歇夫没有记录时间,相信作者也没有记录时间,那么问题来了,作者是如何知道柳比歇夫记录的见面时间是准确无误的呢?也许柳比歇夫只是估算一个大概的时间。当然他肯定是对时间非常敏感的,但能否做到不看表,也能把时间估算得分毫不差,这点是需要考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