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成长路上的你我他......
成长的路上,你,从不孤单。

一、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张爱玲
张爱玲告诉我们:生命美好,有初生时的清澈透明,有韶华期的风光潋滟,如一袭华美的袍;却在世事沧桑中,爬满了跳蚤。
她以一双早熟的慧眼洞彻了人性的弱点和世间的荒凉。湮灭的亲情、萎在尘埃中的爱情之花、没有羁绊的漂泊、寥寥可慰的友情......让张爱玲的心中没有太阳,也就没有足够的光芒来穿透黑暗。
动荡的时局、支离破碎的家庭、敏感细微的天赋,给了张爱玲惊世之才,也让她一步步走向黑暗的孤独。
她在光芒四射的年华,遇到的是遮天蔽日的夜幕。这样看,她终究还是没有雪穗的运气,可以遇到亮司,替她照亮黑暗。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太阳。” ——《白夜行》
张爱玲不能把蚤子抖掉,让袍子华美如初。据说,晚年的张爱玲每周搬一次家,只为了躲开跳蚤。
外界的跳蚤可以用搬家躲避,也可以模仿《命运的内核》里的哈里斯一样和威尔逊来一场捕蟑螂的比赛或捕跳蚤锦标赛。心里的跳蚤又该如何呢?

二、
能照亮黑暗的是光,把自己活成太阳,自可照亮前路、即温暖自己又慰藉他人。
老子问道“能如婴儿乎”,因为婴儿的淳朴自然、圣洁纯粹,我认为这就好比华美的袍,一切的美好我们本就具足。
只是我们从婴孩时期被呵护的神,长成了一个独立行走的人,我们不再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再也没有妈妈全天的守候。我们慢慢开始了分离,接受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为了更好的成长,我们学知识、接受社会标准、不断的吸取经验。
然后,我们长大了, 却渐渐迷失了。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这个损,就是抖掉蚤子的过程。是内求,不断的向内探寻,用内心感悟,去掉欲念、装饰、伪装......回归内心的平静。
当一个人忠诚于自己的内心时,也就没有了烦忧。
因此,在心理学中,我们用抱持的心态,对待每一个生命,没有评价、没有批判、不预设应该怎样的期待。为的是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环境,让人们可以在这里做最真实的自己,表达最真实的想法。
敢于面对自己,是走向真实的第一步。
一个朋友曾经和我说:“你笑着的时候的很开心,不笑的时候却满脸的委屈。”
直到在课程中我第一次真实的面对妈妈,我留着泪向她诉说我的委屈,我大声的质问她表达我的愤怒,很多的我以为我忘记的事情,再次涌现在我的脑海。那一刻,我才知道那些委屈和愤怒只是被我藏起来了,我的记忆、我的身体一直都记得。
而当我真实的面对了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以后,一阵阵的疲惫,伴随而来的是柔和与释然,和妈妈的距离,就那么意料之中的拉近了许多。
面对,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断舍离和极简主义
现在崇尚的断舍离和极简主义,也是一种“为道日损”。
每年的换季和过年的大扫除,把不需要的,不是必须需要的,进行断舍离。
我理解的,断舍离是三个阶段:
切断--割舍--离开
切断。一些长久不使用的东西,比如:衣柜里你期待等瘦了再穿的衣服,某个你以为留着有用的瓶瓶罐罐,整理时才发现被你遗忘好久的背包。如果以上的东西,你都有,那么是时候给家里、给心灵瘦身减负了。
如果这件东西,本身就已经被你遗忘,你本身就已经做到了“断”,无论是心里还是行为上,你都已经切断了和这件物品的关系。如果,你仍然时刻记得,却从来没有用过,那么它侵占的是你的心。采铜在《精进》中阐述过:
“一个人的心里成本比作一个可以张开和缩小的弹性薄膜,这个薄膜会被各种事情撑开。各种小事的堆积可以把人的心理成本撑得很大,而当这些小事被基本消除后,人就可以轻松多了。”
割舍。舍,是一种决定,所有的不知所措都是因为没有决定。当决定已下,也就没有了痛苦,剩下的就是去执行。
离开。就是行动。
断舍离,简单的三个字,也是一种练心,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才是最大的修道场。
极简主义,是保持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保持简单的人际关系,吾心尽在平静淡然处。
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地追求,从而获得最大幸福。放弃不能带来效用的物品,控制徒增烦恼的精神活动,简单生活,从而获得最大的精神自由。

三、
修炼真心,需要勇气,保持极简、更需要一颗强大的心。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中,把个人成长分为三个阶段:情感的奴隶——面目可憎——生活的主人。
而修炼真心,忠于自己,就在第二个阶段。
这个阶段的你,真的有些“面目可憎”,很多人会在学习以后,变的更加的折腾,不在是那个予于以求的老好人,这个时期的你可能会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自私”是这个阶段他人对你最多的评价。但,这恰恰就是你开始为自己负责,开始有了自己的界限。
第一个阶段:我们想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牺牲自我,是这个阶段最典型的标签。
第三个阶段:我们乐于助人,我们帮助他人是处于爱,而不是处于恐惧、内疚或惭愧。那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即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有人问,我们是不是可以直接从第一个阶段到第三个阶段?
当问出这句话的时刻,你是在怕什么?这时的你是否有挣脱束缚的勇气,在做自己?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笑容拥有的不是爱而是讨好。
课程中遇到一位阿姨,六十岁左右的年级,说话柔柔的,恬静淡然的坐在那里,散发着母爱的光芒。那一刻,我们心中关于女人、妈妈、幸福的标签,一一贴在了她的身上。
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她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想要找到自己,知道如何做自己。
后来,我们了解到,她善良、担当。小的时候,家里恰逢变故,小小的她,担起整个家庭的希望,她不能松懈,不能说不,就这样一直撑着,直到结婚。结婚以后,她是整个家族的纽带,她照顾丈夫、抚养子女、赡养老人,无怨无悔,直到她的身体不堪重负。那次在死亡线上的挣扎,让她终于有勇气,走出来,要做自己。
相信,真正做自己的她,会拥有更加精彩和绽放的生命,带着爱、带着暖、带着希望。

四、
生命这张单程票,在出生的时候就有去无回。想要过怎样的人生,完全取决你自己,是要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还是蒙蔽双眼到尽头,皆是自己的选择。
而不论是怎样的选择,都是当下的你做的最好的选择。
只要你想睁开眼,就永远都不迟。
愿你有一颗勇敢的心、让生命这袭华美的袍,一如往昔。
愿你在成长的路上,好好练习爱自己,愿你所有的爱都是杯满自溢。
一位朋友的话,曾经给了我无比的勇气,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不管对方说的多有道理,
你都有权利拒绝。
不管这个要求多么无理,
你都可以提出来。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