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颜色爱读书
读后感|东野圭吾

读后感|东野圭吾

作者: 持枢君 | 来源:发表于2017-07-27 04:03 被阅读22次
读后感|东野圭吾

    东野圭吾

初看东野圭吾的书,会有一种错觉,一种颠倒了世界观的错觉。

你会觉得,嗯,就是这样,主人公这样做,就是对的,换我,我也会这样做。陷入这样的情感带入中去。

      而结果的产生,也总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他文笔带有强烈的情感。朴实的情感,写住宿的地方,你能感受到这栋建筑的情感是阳光还是阴郁。写人物,你能感受到安心和就该如此的美好。写推理过程,你能看到条理清晰,简单直白的大脑。

      抛开一切不谈,只是对他的文章的带入的话,你会觉得主人公所做的一切是那么的理所应当。而一旦再回到现实的框架中去,你又不得不悲叹主人公的命运。

      情感和纠葛,往往在法律层次拷问人的灵魂。

      就拿白夜行来说,如果只是他们两个人,没有杀人的话,他们走不上那样纯粹的黑夜白天的道路。而一旦妥协,也就注定了更加默默无闻更加悲情的一生。

      我喜欢这样形容东野圭吾的书里的人物:法律和道德的手术刀。

      每个死去的人,都有他该死的一面,每个杀人的人,也都有必须要杀的决心。因为,那个死去的人,夺走了杀他的人抱着必死的决心想要守护的东西。

      而,正是这样的事情的发生拷问着法律制度是否健全。

      白夜行里,如果能早一点发现他的恋童癖,如果政府能给雪穗更有力的保障。我想,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他们也会健康的活着。

      然而,他的恋童癖来自于这个社会对他的漠视和不关心,而她的悲情来源于弱小不能守护却有别人想要的东西。

      道德,要做的,是安定杀人的动机,而法律,是规范杀人的事实。

就像那个臭名昭著的理论一样:女人穿超短裤就活该被强奸。

法律,能做的事惩罚强奸的人,而道德能做的是平息欲念的心。

所以,书中的悲情,有一种悲壮的气场,让人心生同情却不能有所作为而亵渎了他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后感|东野圭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pa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