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于娱乐圈来讲是个灾难年,微博数据造假以及明星的天价片酬,工作室以及影视公司投偷税漏税,经纪人以及粉丝联手刷榜做面子工程等等,大众们对于娱乐圈的明星已经积攒了太多的失望,这样一个恶性的环境之下,怎么能够扭转大众们对于流量明星的认知和及时止损呢?答案就是用作品说话,流量明星开始磨演技,实力演员也得到了认可,我们将迎来娱乐圈的一场大洗牌。

杨幂曾被问4个月拍5部作品,是否考虑过质量问题?结果她只能赶紧解释,是因为自己有一整年的时间没戏拍,所以只要有工作就接,完全不考虑质量。

虽然表面上看是“事业恐惧症”,但其实这也是绝大多数小生小花的心态,趁着人气正高,赶紧捞一笔,至于拍出个什么东西,就完全无所谓了。所以抠图、说台词念数字这样荒唐的事层出不穷。

但是即便如此,流量明星们的资源依然好到爆,有一阶段甚至完全霸屏。虽然观众对他们的演技质疑不断,但是人家还是信心满满,捧着视后的奖杯大言不惭:“我就值这个价”。

连陈道明都看不下去,直言粉丝把演员惯坏了,手破了、摔跤了、冬天泡水里都成了演员的功劳,但是他认为演员拿着高薪,这些应该都是演员分内的事。而扎戏、抠图、难伺候、耍大牌是目前绝大多数流量小生的通病,没有行业规则的限定,自身也没有好的职业操守,把绯闻作为登上热搜占据流量的工具。


就连如今被盛赞荣耀回归的姚晨,在2018年的时候,都在感慨这个行业“大家拼的不再是演技而是流量”。

但是随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到《都挺好》,刘琳、刘钧、陈宝国、何冰、刘蓓、倪大红等一众戏骨的爆发式翻红,就是最强有力的“好演员的春天来了”的证明。现在《战狼2》、《流浪地球》《无名之辈》、《我不是药神》等电影的大爆,观众开始发现:演戏,光靠赏心悦目真的不够!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流量的光芒逐渐减小,戏骨再次回归大众视线。

目前吴京凭借战狼系列以及春节档大火的《流浪地球》成为百亿影帝,想必并不是偶然,虽然离不开吴京自身的努力而得,更是国家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又把''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设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其中文产业包含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等。那么百亿票房的背后,吴京自己能分多少钱呢?

电影的票房分配是非常复杂的,一部电影首先要向国家缴纳3.3%营业税,5%专项基金,4%-6%宣发费用,50%-52%院线分账,最终片方分账占比在33%左右。拿《战狼2》近57亿的票房来讲,最后分到吴京手里的也有十几亿,吴京靠这部电影大赚了一笔。时至今日随着影视市场的飞跃式发展,影视投资成为当下来说最火的投资项目。并且是国家大力支持的,让更多的人能参与到影视行业中来,投资人既能获得电影收益,还能让自己的名字出现的影屏里,电影也能达到宣传效果。影片赚钱的几率越来越高,并非空穴来风。无论是从荧幕数量、影院数量、票房数据还是观影人数上,都是飞速上涨的!在2018年王先生就有幸参与到影片《无名之辈》中来。

这是王先生的第一期院线分红的利润,参与投资十多年,投资过房产,股票,基金等等,他说:除了房产赚了些钱,其他的投资总是亏多赚少,总体亏损几百万,现在房产政策把控比较严,投资回本至少5年以上,而且房价不会太大变化。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了解了影视投资,投资回报率2000%,这是其他投资不敢想的!王先生的成功也更加坚定了他对电影前景的看好!在接上来的5-10年里,电影将进入黄金时期,那么更多的机遇也将会出现在我们大众面前!

影视节目是集编导演等元素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呈现给观众的作品是集故事、结构、角色、性格、价值蕴含于统一的有机体。以“流量明星”为决定要素,唯“流量明星”是瞻,出品方实际上已经将再生产要素单一化了。同时,在这种模式生产中,因为“流量”增值的需要,年轻艺人无暇顾及表演素养的提升,以至“流量明星”最终成为倏忽而逝的“流星”。此外,某些“流量明星”作品短期盈利,对整个表演生态、创作生态和播出生态都会产生溢出效应,引发如天价片酬等一系列生态紊乱现象。
影视表演是个门槛很高的技术活儿,那些企图借助“外部光源”增加作品亮度的做法,不仅是短视的,更是幼稚的,是对自身艺术生命的伤害。那些幻想无演技依然可以大红特红的“流量明星”们,注定要成为短命的“流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