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概况
1.1 基本面

1.2 简介
NEO,原名小蚁,2014年正式立项,2015年6月于Github实时开源。成立以来,NEO团队亲历了区块链行业的高潮与低谷,数字货币市场的狂热与冷却,各国监管与政府态度的模糊与清晰。我们相信,科技是这个时代变迁的原动力,在这股动力的推动下,我们将迈入新的“智能经济”时代。
NEO区块链通过将点对点网络、拜占庭容错、数字证书、智能合约、超导交易、跨链互操作协议等一系列技术相结合,让你快速、高效、安全、合法地管理你的智能资产。
2 NEO对扩容的实践
针对 NEO 的扩容技术有** Trinity **提供的状态通道技术。
3 NEO的分布式存储技术
NEO 有其专属的分布式文件存储技术** NeoFS。NeoFS是一套利用了 Distributed Hash Table 技术的分布式存储协议。NeoFS 通过文件内容(Hash)而非文件路径(URI)来对数据进行索引。大文件将被分割为固定大小的数据块分布式地存储在众多节点中。
该类系统的主要问题是需要在冗余度和可靠性**之间寻找平衡点。NeoFS 计划通过代币激励机制和建立骨干节点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用户可以选择文件的可靠性要求,低可靠性的文件可以免费或几乎免费的被存储和访问,高可靠性的文件将由骨干节点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
3 NEO的监管兼容性
NEO 的愿景是普及区块链技术,帮助企业和政府完成区块链技术落地,最终实现智能经济。NEO 通过数字资产、数字身份和智能合约这三者来构筑智能经济体系,同时从合规和可审查性角度,让数字身份和数字资产能获得现有法律的许可和政府监督。
4 NEO的共识机制:DBFT
考虑到BFT算法存在的扩容性问题,NEO采用了一种代理拜占庭容错算法——DBFT(Delegated Byzantine Fault Tolerant)。它与EOS的DPOS共识机制一样,由权益持有者投票选举产生代理记账人,由代理人验证和生成区块,以此大幅度降低共识过程中的节点数量,解决了BFT算法固有的扩容性问题。
为了便于在区块链开放系统中应用,NEO的DBFT将PBFT中的将C/S(客户机/服务器)架构的请求响应模式,改进为适合P2P网络的对等节点模式,并将静态的共识参与节点改进为可动态进入、退出的动态共识参与节点,使其适用于区块链的开放节点环境。
DBFT 的算法中,参与记账的是超级节点,普通节点可以看到共识过程,并同步账本信息,但不参与记账。总共 n 个超级节点分为一个议长和 n -1 个议员,议长会轮流当选。每次记账时,先有议长发起区块提案(拟记账的区块内容),一旦有至少(2 n +1)/3 个记账节点(议长加议员)同意了这个提案,那么这个提案就成为最终发布的区块,并且该区块是不可逆的,所有里面的交易都是百分之百确认的,区块不会分叉。
NEO 的 DBFT 共识机制下只设置了** 7 个超级节点,以一种弱中心化的模式实现较高的共识效率。目前,这些代理节点是静态选出的,并完全由项目方部署,NEO 由此被外界质疑为过于中心化。
DBFT 的优点一方面是效率高,NEO 每 15~20 秒生成一个区块,交易吞吐量可达到约 1000TPS,通过适当优化,性能可达 10000TPS;另一方面是其良好的最终性,区块不会分叉,以此来验证参与者的身份,保护网络安全,使区块链能够适用于对交易确认实时性要求高的真实金融场景。
DBFT 的缺点**也不容忽视,一方面体现在较低的容错率,当有 1/3 或以上超级节点为恶意节点或宕机后,系统将无法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体现在超级节点数量过少,中心化程度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