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端午节

作者: 简单的蜗牛 | 来源:发表于2016-06-02 13:19 被阅读373次

我最怀念的是儿时的端午节。

我们这里的端午节不叫端午节,叫五月节。儿时的五月节是全村人的狂欢节。

民谚有“富贵年夜饭,节俭五月节”的说法,意思是年夜饭一定要大操大办,五月节则简单节约过就行了。话虽如此,我们过五月节的仪式感还是很强的。包粽子是一定要的,赛龙舟是一定有的,其他的可简单就简单,可免除就免除。

五月节的两天前,人们就开始忙碌了:女人们忙于包粽子,男人们忙于赛龙舟,小孩们忙于各种热闹。从我有记忆起,每当五月节到来时,外婆就会率领指挥全家的女人们包粽子,因为要包的粽子特别多,有三个舅舅家的,还有我家的,都在一起包。五月节的两天前,外婆就派母亲和大表姐到山上采摘竹叶,听母亲说,她们往往要到深山里才能采到较好的竹叶,采回来后还要到河里把竹叶洗干净,那需要一整天的时间。母亲她们采摘竹叶去了,外婆和二舅妈在家里把糯米碾出来浸泡,当时踩大石臼碾米可是一件体力活,也是很费力费时的,这也需要一整天的时间。晚上,糯米浸泡着,竹叶晾着,外婆、母亲和舅妈们围坐在院子里准备绑粽子的麻线。她们把在河里浸泡过的油麻杆的皮剥下来,用小刀把皮上的节点削光,再把皮拆成一条条的小线,绑成一捆捆的挂在墙上备用。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大人们一边干活,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话着家常,别有一番情致;小孩们有时打打下手,更多的是拿着光洁的麻油杆玩着闹着,趣味也无穷。第二天,大人们早早就起来包粽子了,包好的粽子挂满整个院子。路过的人看到都会对外婆说:“老婶子,今年又包这么多啊?”外婆总是会笑着大声回答:“是哩,是哩,人多就要包多。”这个时候外婆都要特别强调人多,眉眼都是笑意。煮粽子时,外婆负责烧火,母亲说只有外婆蒸煮的粽子才香糯可口,其他人蒸煮不出外婆的味道。当粽香飘满屋子的时候,小孩们便全都聚集在外婆身边,等着外婆揭开蒸笼盖,嘴馋的早已口水直咽了。看到小孩们的馋样,外婆总是怜爱的笑着说:“别急,别急,都有份,看把你们这些猴儿馋的!”外婆一停火,人还没站起来呢,小孩们早已迫不及待把手伸向蒸笼了。外婆赶紧拿起棍子做要打人状,趁大家把手缩回的当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揭开了蒸笼盖。带着粽香的热气立刻渗满屋子的每个角落,蒸笼的上面又出现一片手的森林,外婆一手拿着棍子赶人,一手顺势抓起粽子分发给一个个“饿猴”,每人不吃上两三个粽子是不会走开的,所以第一笼粽子一会儿就踪影全无了。粽子吃完了,“饿猴”们也差不多吃饱了,大家又一哄而散寻乐去了,外婆则接着蒸煮第二笼,第三笼……

五月节正式来临。

清晨,小孩们成群结伴到河边寻来艾草和榕树枝,两样混合绑成一小捆一小捆,挂在门上、窗上。女人们用煮好的饭菜、粽子祭拜神灵和祖先,汉子们则全部去准备赛龙舟事宜了。村中的巷子穿梭着忙碌而快乐的人们。全村共十二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就是一个赛龙舟的代表队。龙舟都是本生产队里运载货物的船只,一般能容纳十四人。所以,每支代表队的队员是十七人,一个“龙头”指挥,一个“龙尾”鼓手,十个正式队员,五个候补队员。第一轮比赛分六组进行,每组胜出者在第二轮比赛中决出冠亚季军。比赛时,以石拱桥为中点,桥的上下游等距离为全程,速度快用时短者胜出。准备人员早早就在河中心插上大长竹竿绑上大红布巾作为标志物。九点过后,全村的男女老少便都陆陆续续集中到河岸上了。不久,河岸上便挤满了人。大家在河岸找准自己的观察点,三五成群愉快的交谈着,等待着。十二只“龙船”在下游起点处安静的候着,运动员们在船边摩肩擦掌、跃跃欲试,气氛紧张而热烈。

中午十二点,全村人的狂欢时刻——龙舟赛开始了。随着全村最德高望重的“老大”的三声鼓下,第一组两艘“龙船”便如离弦的箭一样往前飞快划行,“龙头”指挥喊着号子,稳健指挥者队员们的划行;“龙尾”鼓手的鼓声激昂热烈,鼓舞着队员们的士气;队员们整齐有力、协调和一划着船,都希望能快过对手。真是“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千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渐进,两龙望相目如瞬。”岸上的青壮妇女们自觉组成拉拉队,小跑着跟着船行的速度,为自己的代表队、更为自己的男人呐喊助威,即使是喊破喉咙也是乐意的、值当的。小孩们也跟着跑上跑下,生怕错过每一个精彩的瞬间,当看到自己的亲人特别是爸爸时更是激动异常,兴奋不已。年纪大一点的在岸上固定的位置上,对船队、队员的表现品头论足,他们往往以这样的方式开谈“我们当年的龙舟赛啊……”。队员们的“上装”高度统一,全都是赤裸着的,短裤就五花八门了,这也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谈资。大家欢笑着,观看着,谈论着,紧张着,期待着,欢呼着,不管哪个队赢,都能报以热烈的掌声。平日里生活的愁苦,个人的恩怨都在掌声中化解了,消散了。最激动人心的当然是第二轮的冠军争夺赛了。在第一轮比赛中胜出的六支代表队,稍事休息后以抽签的方式决定组别进入第二轮比赛。“老大”的三声鼓下,决赛开始。此时的岸上,人们像水被烧开了一样,沸腾着,呐喊着,用最激情的方式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恨不得自己直接化为能量添加到所喜欢的运动员身上。而运动员们呢,更是集中精力,团结一致奋力前划,船桨起落快速有力,坚实的肌肉随着动作一起一伏,额上布满汗珠也顾不得擦了。击鼓的人也是情绪高昂,双槌齐下,恨不得把全身的力气都使上去,真让人担心那鼓会不会被敲破。鼓声阵阵,“龙儿”们飞快前行。赛到紧张处,更是精彩异常,两只龙舟齐头并进,你追我赶,争先恐后,让人捏着一把又一把的汗。岸上的喊声一阵盖过一阵。这时运动员们拼的不仅是技术,是体能,是力量,是节奏,更是意志,是精神。比赛结束了,大家把冠军队员一个个抛起,又换来一次又一次的惊呼和喝彩。这样的节日,热闹极了,欢腾极了,让所有人脸上的苦闷一扫而光,人们都痛快极了,酣畅极了,比赛的余温持续不下……

后来,疼我爱我的外婆去世了,我再也吃不到儿时那样好吃的粽子了。

后来,河的上游建了水电站,我们下游的河里再也没有满满的河水可供赛龙舟了,我再也看不到儿时那样热闹好看的龙舟赛了。

我是多么怀念我儿时的端午节啊!

相关文章

  • 儿时的“端午节”

    一大早去小院。剪几枝艾草,学着母亲的样子,泡一盆艾草水,等着家人起来洗脸,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过端午节的情景。...

  • 儿时的端午节

    刚刚懂事的时候,就记得有个节日叫五月节,那时也不懂这个节日叫端午节,我们老家那时把端午节都叫五月节,直到现在,家乡...

  • 儿时的端午节

    端午 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文化节日,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 端午是除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之外,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

  • 儿时的端午节

    在我小的时候,我们家乡过端午节是不吃粽子的,我们那儿炸面泡子。 端午节往往赶在麦收农忙的时候,新麦...

  • 儿时的端午节

    又见端午,粽子飘香,却再也没有了小时候的味道。 在来广东之前,我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咸肉粽,碱水总神马东西的,更别说吃...

  • 儿时的端午节

    犹记得小时候端午节那天,发小们一定会约起去家乡小镇上的穆水溪去看赛龙舟,只见桥上孩子们纷纷玉腕彩线双结,见面即互赠...

  • 儿时的端午节

    我最怀念的是儿时的端午节。 我们这里的端午节不叫端午节,叫五月节。儿时的五月节是全村人的狂欢节。 民谚有“富贵年夜...

  • 儿时的端午节

    我儿时的端午节,人们是奔着“吃”而来的。那时候乡亲们的日子过得紧吧,但是乡情味道却十分的浓厚。 我家住...

  • 儿时的端午节

    端午节历史由来已久。现在回想起小时候过的端午节,感觉非常有意思和好玩,充满了色彩斑斓。 那时的端午节早晨,几乎家家...

  • 儿时的端午节

    端午时节,家家包粽子,煮鸡蛋。亲朋好友间,相互赠送,各种口味的,甜的,咸的;形状有长方的,三角的;包粽子的外面材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时的端午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hk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