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
我的阅读2017

我的阅读2017

作者: 李炜_David | 来源:发表于2018-01-03 04:22 被阅读0次

      以前的时候,热衷旅游,每到年末,会写一个旅游总结,并冠上《游遍中国之20XX年》的标题,那会儿真是怀着游遍中国和游遍世界的梦想开始写,然并卵,仅坚持了两三年就结束了。因为结婚了,再继续一个人玩不像回事,两个人又很难有那么多时间凑到一起,何况还该攒钱过日子了。

      所以现在每年除了有限的一两次夫妻出游外,我的业余经历除了土马和锻炼,主要就转向了阅读,还时常自我安慰道:如果不能行万里路了,那就读万卷书吧,因为效果是一样一样的。

      不考虑还未读完的书,这一年一共完整读了18本书。处于个人成长需求的考虑,吸引我的书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最大的一类是历史。

      我们对历史常常缺乏应有的尊重,视其为软绵绵的橡胶泥,谁都能拎起来捏一捏成不同形状。不同时代写历史的人,处于不同诉求将历史改的面目全非;不同时代的人对历史的看法也千奇百怪。我们这代人,上学时所学的历史都是被粉饰,被修剪,被刻意概括的。某种意义上,我们学的历史是帝王将相、政治军事史小说。工作后,反应过来了,了解了一些真相,也多是道听途说,缺乏系统性。

      真正的历史是打开世界、认清人性的钥匙,但真正的历史有时又是枯燥的,一本书往往一半是论述,一半是注释和参考文献。

      只有当你读进去以后,才会发现没有突然的历史,就如没有突然的大航海、没有突然的拿破仑和希特勒。古往今来的历史是有共性的,因为人类的本性,有些历史是大势所趋,也因为人类的本性,有些历史被个人强行扭曲。

一、《光荣与梦想:1932-1972 美国叙事史》--威廉*曼彻斯特

      这套书共四本,两年前因为《罗辑思维》强烈推荐(或忽悠)才买的,结果因为其冗长的细节描述,我时断时续到今年才看完。

      书的作者是一位记者,也是写过多位名人的传记作家,估计是掌握的史料比较多的缘故,所以内容有点事无巨细,从总统国会到普通大众,从国内到海外,很多时候将新闻报刊长篇报道直接放上去。

      但总体来说,这是一部伟大的书,符合鸿篇巨制的要求。把美国自罗斯福上台到尼克松下台这四十年的众生相详细叙述了一下。对我一个中国人来说此书最大的收获是:

ü 美国的民主是某种意义上是精英的专政,伟大的精英造就伟大发展,反之亦然;

ü 每一个伟大历史决策的作出背后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ü 新闻媒体的在混淆事实、蛊惑人心、煽风点火上跟现在是一样的。

ü 他们的发展是许多偶然和必然的结果,从这方面讲他们是幸运的。

二、《拜占庭帝国》--拉尔斯*布朗沃斯(美国)

      这一年我有意识的去了解一些之前不熟悉的  历史,这叫“填补历史空缺”。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就是其中一个。中国的历史被处于各种需要而修改,而西方的历史其实也被过度粉饰,从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不可否认这个历程非常伟大,但是大多对此的描述往往有点舍我其谁的意味,这条历史线就是最辉煌的,其他的都是次要的,甚至带有贬低性的。从这方面来说,东西方都是一个熊样。

      读《拜占庭帝国》的收获是:它指出了拜占庭帝国最大的意义--西方的保护者。这个可歌可泣的帝国不仅将古希腊罗马文明保留了下来;更在一千年的时间里,抵御了来自强大的东方的入侵,使得欧洲得已生存、繁衍、至最终强大。当它最终随着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而衰落后,西方世界已经由一片落后的土地发展为一支强大的不可入侵的力量。

三、《敦煌:众人的召唤》--《生活月刊》编

四、《敦煌阳关玉门关论文选萃 》--纪永元主编

      今年去了敦煌旅游,被那里别致和多姿多彩的历史所吸引。所有伟大的文化都是包容和交流中产生的。敦煌就是这么一个四方汇集的地方。某个阶段,它可能是全世界所有主流文明唯一的交汇地点:中华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的影响都在这里存在。意识和文化的碰撞产生了灿烂的文化和许多不朽的传奇故事。

      历史很多时候是残酷的,但在这里却是那么楚楚动人。它见证了中华帝国最辉煌的发展阶段,那会儿的帝国开疆拓土,威仪四方;历代地方统治者们潜心经营;官吏们格尽职守;四面八方的商人们汇集贸易;各种宗教都留下了他们神圣的故事。一个莫高窟前后修了一千五百多年。尽管现在很多地方已成了一堆废墟,但仍能感受到当年人们的豪迈气势。敦煌是人生必须要去一次的地方,只有去了才会发现感受到她是多美好。

五、

六、《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戴维*考特莱特(美国)

      这本书是因为在锵锵三人行上被几次提起,所以买来一读。

      我们今天能顺利的抽烟和喝酒,是经过历史上不同集团长期斗争的结果。很多年前就有英明的领导人看到了烟和酒的危害,想予以禁止,但都失败了,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不仅仅是利益集团的努力,很多时候是处于医学的需要,甚至统治的需要。

      而咖啡和鸦片这类瘾品的崛起,是伴随着殖民主义发展而来的,吸毒上瘾可不光是有钱人闲的,在历史的某个阶段,他是底层劳动者、奴隶们克服痛苦折磨的安慰剂。

      人性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将告别这类物品,世界的发展甚至决定了我们将来可能更需要这类物品,只是可能形式不同罢了。

七、《哈佛中国史--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卜正民(加拿大)主编,陆威仪(美国)著

八、《哈佛中国史--分裂的帝国:南北朝》--卜正民(加拿大)主编,陆威仪(美国)著

      除了补缺历史,我还要重读历史,重新树立历史观,改进世界观。国内的历史书,不可避免的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否则的话根本出版不了,所以就读一读的老外写的吧。好在近年来,我们的当政者们越来越自信,一些海外较为客观的历史书得以出版,《哈佛中国史》就是近年来最出色的系统介绍中国历史的书。其实还有套更为出色的《剑桥中国史》,估计还没有解禁。

      读这两本书的感觉是,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以理想主义的方式给我们建立了一套统治制度。为什么是理想主义呢?因为中央集权的制度即使在现在都无法有效实施,更何况是资讯交流极不发达的秦汉时期。帝王们为了维系对边远地区的统治,不惜大修道路驿站,然而能起到的作用杯水车薪。某种程度上说,秦始皇汉武帝们的思想当时太超前了,超前的以至于我们一路磕磕绊绊走到现在,也还没适应过来。

      如果说秦汉是后世中国政治的奠基者,那么南北朝基本算是后世中华文化的奠基者。现今的南北差异,现今的国民性,现在文化意识,现在的宗教结构,可以说是从那会儿开始成形的。这或许是读历史的意义之一吧,到头来你才发现,原来我们即使再怎么发展,仍然在数千年祖先创建的围城里没有走出来。

      第二类是关于未来的书,一切源于我对未来的关注。尽管关于未来的想象,人类有少数的闪光点,比如特斯拉,比如爱因斯坦,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痴人说梦,是某些人在瞎卖弄,可是这不妨碍人类一波接一波的预测未来,要么通过科幻想象,要么通过认认真真的研究。

九、 《人工智能》--李开复

      李开复是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一个人,刚毕业读他的《世界因你而不同》,对我职业观的树立有很大帮助,他在我心里一直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尽管现在写作有时有点罗嗦了。

      人类对人工智能有很多焦虑,但是理解人工智能是怎么回事对普通人来说又有点高不可攀,更何况市场上充满了各类的三教九流写的相关书籍。因此,既然李开复也写了,我就觉得更靠谱一些。

      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它撕掉了人工智能身上那层神秘,人工智能只是像蒸汽机车、电动机一样意义的发明而已,它还只是弱人工智能,离我们焦虑的事(统治人类)还相差十万八千里。人类的过度焦虑在历史上不是一次两次了。

十、《索拉里斯星》--斯坦尼斯拉夫*莱姆(波兰)

      以前我的科幻思维多来自科幻电影,比如星球大战,自从看了皇皇巨著《三体》之后,我的宇宙观彻底被改变,希望多看一些类似的有深远影响的书,去年看过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今年由于梁文道在《一千零一夜》上推荐,看了《索拉里斯星》。我们对宇宙生命更多的是未知,这就让科幻作家们得以施展其无尽的想象力。《索拉里斯星》里,人类未来的对手是一整个星球,它上面的海洋就是一个一体的生命。

十一、《未来简史》--尤瓦尔·赫拉利(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给我们的感觉是:人类也就那样,一直自己作死自己,我们的祖先破坏性丝毫不亚于我们。

      而他的《未来简史》告诉我们,未来世界将由一些巨头们掌控,行将到来的人工智能革命会彻底将我们中的多数变为毫无意义的存在。我们所追求的、奋斗的那些东西,可能人工智能一个程序就可以满足。我们手中的选票对他们一文不值,所以他们为什么要考虑我们的所想。这就是当我看到今年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一群网络巨头们坐在一起聚餐,于是说,我们可以用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时的异想天开去幻想这帮人将如何统治世界。

第三是纯文学类。

      我心里有个想法,将来写一部小说,能像《红楼梦》或《百年孤独》那样引起人们的共鸣,前者写透了人情,后者写透了人性。 但当自己提起笔,哪怕想写一个很短的文章,也会觉得词穷,脑海里全是党八股话语。突然可悲的发现我们其实生活在一个因为要统一思想,于是连说话方式都被改造了的社会。所以我要读一些出色的小说,从中汲取语言灵感,以改变我的用语方式。

十二、《阿城精选集》--阿城

      阿城被称为当代中国最会讲故事的几个人之一(其中一个是王朔)。几年前读过他的一本《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对他开闹洞似的思维方式就大为赞叹(我们许多文明的根基原来来自远在贵州的苗族)。他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都是一读就觉得有一股味儿在的小说,话语简练而有趣。用王蒙的话说:“美不胜收--口语化而不流俗,古典而不迂腐,民族化而不过土”。

十三、《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的历史地位近年来正在被节节拔高。有一次,梁文道问几个作家,如果生命只剩一天,你最想读那本小说,好几个说是《金瓶梅》,其中一个居然是蒋方舟。所以我就读一读吧,但是读也要看版本,于是有位书友发给了我据说是迄今最全版本的《崇祯本金瓶梅》。

      读完了反倒性致没那么高,因为相关描写只占很少部分,更吸引人其实是对明末社会风情、各色人等的惟妙惟肖的描写,语言活泼讲究。如果《红楼梦》写的是明清社会高墙内的故事,《金瓶梅》就是高墙外更广阔天地的万千气象。从这点将,《金瓶梅》受众应该更大。

      我对其中的待人接物印象最为深刻,西门庆在迎来送往客人时所说的话都非常殷勤潇洒,就这他还是个流氓大亨,可想那个社会礼数是很周道的,现在全被破坏了。

十四、《文学回忆录》上部--木心(陈丹青记录)

      我是以重新的架构自己的文学思维的目的去读《文学回忆录》的,因为他对文学史的描述完全超脱了体制,是发自内心的倾情诉说。

      对我来说读《文学回忆录》是一个大工程,到现在我也就读完了半部。因为每读一部分,我都要写一篇读书笔记,我的速度现在大概是一周一篇,这样下去估计还有一年才能读完。不过我一直认为很值得,《文学回忆录》可以说将成为我真正的文学启蒙。

十五、《开不见的城市》--伊塔洛*卡尔维诺(意大利)

      《看不见的城市》是一部神奇的小说,说不出的吸引人。作者借马可波罗的口,描述了五十五个异想天开的城市,这些城市是不存在的,但是印象中你仿佛又在哪里见过,甚至梦里,而且还吸引过你,比如那座倒影城市,我很多次见过非常壮观的倒影景象。

      不光小说奇特。卡尔维诺写作的方式也奇特,他平时出去都带着几个分类的文件夹,随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然后分类放入不同的文件夹,如历史类,艺术类等等,等文件夹放满了,他就将这些内容整理串联,形成一部作品。这么一说,就明白《看不见的城市》为什么这么奇特了。很有写作借鉴意义。

十六、《勒卡雷经典谍影系列:柏林谍影》--约翰*勒卡雷(英国)

      光读严肃书籍有时会觉得费神,所以我会读一些通俗的吸引人欲罢不能的小说来读一读。约翰*勒卡雷估计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几个间谍小说作家之一。他本身是就是一个英国间谍,英国间谍有退休后写小说的传统,据说勒卡雷的领导,领导的领导都走的是这个路数。

      《柏林谍影》是让他功成名就、蜚声海外的作品。讲冷战时期东西德国间谍的斗争。不是打打杀杀,更多的是思维、战略、心理的搏斗,看完后你会觉得什么《007》《碟中谍》都彪呼呼的。

第四是科普类:

十七、《科舟求健:方舟子谈健康》--方舟子

十八、《你在吃补还是吃毒:医生不会告诉你的健康食品真相》--方舟子

      去年开始接受方舟子,听他的网络节目,彻底改变了我的健康观。今年读了他的两本书,其中第二本是台湾的版本,大陆也曾出版,名字更漏骨,叫《挑战中医:中医新世纪大论战》,貌似现在被禁了。

      现实世界里方舟子为人感觉很刻薄,尤其在批判自己的对手时,谁都说不得他,否则就引来他尖酸刻薄的报复。但是书本里、文章里的方舟子理性的多,也温情的多,有时甚至还发表几首诗歌和读古书的感想。

      方舟子是一个著名的生物化学博士,这个背景使得他在做健康科普--他现在的主要工作,方面显得更专业,更靠谱。接触到他的世界,你会觉得自己简直活在一个伪科学的世界,尤其是他对中医的种种怪相的批判,对各类虚假保健细致入微的分析,让人大开闹洞,他不仅教人科学的健康知识,更在教你建立科学的思维。

      2018年我还会在这几大类书籍里畅游,寻找内心的收获与成长,对于好的书,仍会用思索性的方式去读,而不是看完了就扔一边。我还会多读一些外文书籍,我外文书籍一大堆,但很少能坚持读完。床头放了本奥罕帕慕克的《My name is red》,想的是每天晚上睡觉前读点入眠,结果阅读进度没上去,到现在还没过半,催眠的效果倒是非常好,现在一拿起这本书,就想入眠。此外,我还需要将阅读速度提上去,刚看一位读书会的朋友一年读了143本书,我虽然达不到这么恐怖的数字,但还是应该向着人家零头奔一下。

      总之,读万卷书如同行万里路,都是为了看清这个世界,直至看到希望!

微信公众号: liwei_116116

微信号: liwei_david001

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

  • 我的阅读2017

    以前的时候,热衷旅游,每到年末,会写一个旅游总结,并冠上《游遍中国之20XX年》的标题,那会儿真是怀着游遍...

  • 2017我的阅读

    “喜欢做事。”人们这么说,但是事实上这是通过一件事来喜欢自己。——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 看书可能是我充分自恋的...

  • 2017我的阅读收获

    “所有的伟大,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我的阅读开始于三年前,对我自己来说,这也许是一个勇敢的开始。还记得刚开始阅读的...

  • 我的2017阅读记录

    2017年末时翻看全年的阅读记录,发现自己在这一年总共读了33本书。 这个数字和那些一年看百来本书的人相比,很寒酸...

  • 我的2017阅读之旅

    橡树公号活动之我的2017阅读之旅 01《苏格拉底遇见耶稣》 如今穿越剧横行,这里却有一部最好的穿越剧。2000多...

  • 2017年书单1月初稿(待更新)

    在“再见2016,你好2017!”中我写到:我也把阅读计划调整成了2017年阅读200本,我想到时候我的因为成长那...

  • 2018年,做一个安静读书的美男子

    在阅读这件事情上,2017年,对我意义重大。我阅读的视野扩大了,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方法也长进了。在保证阅读质量的...

  • 2017,我的阅读与写作

    2017,我的阅读与写作 2017年,我阅读的书籍比我这三十多年来看的书都多。我也不知是如何养成的,也许是朋友的提...

  • 2017年我的阅读之最

    2017年依然散漫,依然仅仅为了兴趣而阅读,依然讨厌这样的自己~。读了49本小说,其中40本是推理小说,既有不讲究...

  • 我的2017:阅读、写作、班级

    此文写于2017年最后一天 今天是2017年最后一天 照例还是写点什么 写给自己 写给即将过去的2017 过去的2...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阅读20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vc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