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棉之秋
在我们三口之家,闺女盛饭的顺序是:先盛爸爸的碗,然后是妈妈的,最后是她自己的。
这个习惯,从她几岁能盛饭时,就开始了。
我想不起来自己有没有特别对她要过求,但我确定,她这是受我的影响。
在我小时候能盛饭时,最先盛的是奶奶的碗,然后伯伯的(他没有家眷,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其次是父母的,再后是哥哥们的(也是按大哥、二哥、三哥这样的顺序),姐姐的,最后才是我自己的,因为我是兄妹中的老幺。
总结来说,长辈最先,其次兄长。
我的这习惯,当然是我妈给我的教育和影响形成的。
在我们小时候,家里盛饭基本就是我和姐姐的工作。在我们家,父亲是从来不自己盛饭的,中途,我和姐姐会抢着给父母的碗里添饭。
从幼年到成年,我从来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妥之处。
后来,这习惯就给带到了我们的小家庭。
我现在回忆,隐约记得母亲跟我说过,孩子在家里的位置,不能在长辈之上,那样对孩子是不好的。
我理解这种“不好”,是孩子太小,他(她)还没有为家庭付出,就不该得到比长辈优越的享受和地位,他(她)也没有能力承受得了那份优待。否则,就是乱了长幼顺序,乱了天伦。而老天,则是会有意见的。所以,真对孩子好,千万不要宠到没有界限。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迷信,但我很认可母亲这教导。
在我们小家庭,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我们母女假期间,每顿饭必须等她父亲回家才开饭,一起享受餐食。
闺女他爸,是搞海尔售后服务的。越是节假日,越是忙得时间没有准。特别是我们母女暑假时,空调安装和维修最繁忙的季节,我们家中午和晚上吃饭都很晚。每天十二点之前没吃过午饭,晚八点之前没吃过晚饭。但再迟,我们都会等他到家才开饭。
这习惯,也是妈妈传下来的。
在我小时候,妈妈跟我们说,家中下田干活的人最辛苦,他们没回家,是不可以开饭的。我成立家庭,有了孩子,就把这规矩教给了孩子。
虽然,现在不缺吃喝,并且她爸怕饿着我们,也总是让我们先吃饭,不要等他,但再晚,我和孩子还是等他一起吃饭。
因为,平日里,我们三口,为生计和学业,各自奔波,只有在寒暑假期里,我们才能一起吃三顿饭。暑假里,比起在外辛苦工作的他,我们在家吹着空调,看书或聊天,比他太舒服了。等他一起吃饭,是我们母女能给他的体恤与疼爱。并且,一家人在一起享受,粗茶淡饭也香甜。
我家还有一个习惯,家里的剩菜,每次我都是放在自己面前。这也是妈妈给我的影响,后来,我发现我嫂子也是这样。
在我们小家,虽然我把剩菜放在自己面前,但每次她爸总是抢着先把剩菜吃完。
也许,在崇尚自由平等的现代人那里,会很看不惯我家的传统习惯。也许会认为是男尊女卑之类的封建毒瘤。
然而,我认为,这是母亲留给我们的最好的教养之一。
长幼有别,互相体恤疼爱,就是最好的家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