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十三邀--对话俞飞鸿》有感

作者: 同德三略 | 来源:发表于2020-07-08 17:29 被阅读0次

《十三邀》的每期,都要播放许知远的采访宣言:带着我的偏见出发,等着我的这些偏见被打破或被再次印证。在采访俞飞鸿时,居然看到他的偏见屡被打破,让我始料不及。果然人的认知是有限的,网友评许的尬聊一说,或许与这一集有关。

我很喜欢《爱有来生》,看过很多遍,也看过一些点评/解读文章。关于俞飞鸿的一些信息,我也是较为敏感的。尬聊是实,但我认为许知远采访的这一集是成功的,让不熟悉俞飞鸿的观众可以准确地理解她。

许知远说这次采访是一次关于美好记忆的约会,令人会心一笑。接下来的采访,俞飞鸿的表现与反应,我没有任何意外,倒是许知远“带着偏见出发”实锤了。他的宣言:厌恶时代的流行情绪对这个过分娱乐化、浅薄的时代心怀不满。我猜,许知远是不太喜欢娱乐圈的艺人们的,对于文艺界人士可能也是有一些刻板印象。所以这一集,我是看许知远的。

一评《爱有来生。十年心血,代表之作,艺术口碑与商业回报却形成强烈反差,许知远本以为俞飞鸿会有很多波澜壮阔的挫折与辉煌感慨可分享。然而俞飞鸿只是淡淡地说,《爱有来生》,从动心到成品,花了十年的历程,真正拍摄的时间占比不长。许知远以为是基于对好作品的执着而历经种种磨难,我倒以为结合俞说的“感谢上帝赐我平庸”,是对艺术品的打磨必要的周期。想起有人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注定要做的是精品,是经典,为何不能多花点时间呢?深以为然。所以谋定而后动,俞飞鸿的《爱有来生》,十年未必是挫折,成功亦不觉辉煌。

俞飞鸿谈到了拍《爱有来生》时,面对雨季导致了延期,一天几十万的成本,压力山大。有一种与天斗的无力感。在一连下了三天后,感觉到大脑一片空白,伤心至极为无感。由此联想到梁宏达评新老《三国演义》,诸葛亮火烧司马懿却遭天降大雨,毕其功于一役的终极对决竟成泡影时,唐国强是黯然无语,陆毅是对天咆哮,两人演技高下立辨。艺术来源于生活,如俞飞鸿这般体会,便知唐国强更贴近角色。所以欣赏影视剧的水准也与观众的人生阅历有关。

二谈俞飞鸿的美。许知远正式访谈俞飞鸿,第一句话是:你很好看。令采访前做足功课仍感到紧张的俞飞鸿略有些意外。不过很快适应过来,两人聊起了俞飞鸿的淑女养成史(父母的爱护,美不自知,青春期渴望自由等等),人淡如菊。直到谈到在国外差点被车撞死的经历,因谴责肇事者爆发情绪而瞬间感觉自我成熟了时,俞飞鸿有了点小激动。许知远能够get到这个点,跟他掌握的人性研究理论有关。他“带着偏见出发”是有收获的。

三谈俞飞鸿对生命的感悟。安静坐着,不说话也觉得美好的俞飞鸿,影视圈有口皆碑的才女,可以用“佛系”一词来形容。她认为“活着只是为了赋予生命意义”,让许知远有点措手不及。他以为这样一个富有才情的女子,内心世界一定很丰富,很强大,有诸多观点可以表达。然后就是这样淡淡地一句,许知远对俞飞鸿的假设好像全落空了,真的是如他所说纠正了偏见。还好,他继续尬聊之下,俞飞鸿说到“活的像个凡人,安于生活,有社会责任感”等等,把这一假设又找补了回来。《十三邀》还有对话李安、贾樟柯等人,也有这样的情形,采访这些才华横溢且思想深邃的人可真不容易。如果不是许知远“带着偏见出发”,他的节目就没有价值。

四谈俞飞鸿对演艺事业的态度。俞飞鸿说一次创作一个戏,不学别的明星分身有术地跑场子。这种态度正如陈道明所讲的“我是文艺界的,不是娱乐圈的”,俞飞鸿对自己的定位是电影人:热爱艺术,将表演视为获得自主自由的方式,看淡名利场中的尔虞我诈,不期待可以演更好的作品,不期待可以挣更多的钱。

俞飞鸿的成名作《喜福会》,许知远多次郑重提及,俞飞鸿浅笑避开,她认为自己20岁演的青涩,并不乐意当众品评这部作品,可能以专业的眼光看演技会觉得槽点太多。

而对许知远评价为近于庸俗的《小丈夫》等作品,俞飞鸿坚持只要外形许可的角色,突破限制发掘演艺潜能是值得高兴的事。她自信并欣喜于自己对演戏有悟性,不恋过去,不畏将来,知足常乐。屏幕前的许知远真实地尴尬了,观众如我却是开心的。

因为《爱有来生》我喜欢上了俞飞鸿,因为《十三邀》我喜欢上了许知远,借此文为简友推荐两人及其作品。

相关文章

  • 看《十三邀--对话俞飞鸿》有感

    《十三邀》的每期,都要播放许知远的采访宣言:带着我的偏见出发,等着我的这些偏见被打破或被再次印证。在采访俞飞鸿时,...

  • 我笑起来眼角都是皱纹 但我甘愿如此开心老去

    第九期的《十三邀》中,文艺男中年许知远对话冻龄女神俞飞鸿。 节目中,俞飞鸿有段关于皱纹的话,听来令人特别动容: 皱...

  • 回顾《十三邀》许知远对话演员俞飞鸿

    回顾总结《十三邀》第一季第九期,许知远对话演员俞飞鸿中俞飞鸿谈的一些观点。 俞飞鸿谈到自我成长靠的是精神上的汲取,...

  • 十三邀—俞飞鸿

    生活本身是无意义的,所以人们才总是力图去寻找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来赋予它意义。 存在主义的本质:创造意义。 关于表演...

  • 看《十三邀--对话白先勇》有感

    《十三邀》的所有采访中,我觉得有两个嘉宾是精神贵族(哲学家陈嘉映和文学家白先勇),其他只能算文化精英。要理解白先生...

  • 十三邀:许知远对话俞飞鸿

    她浑身充满了平衡的秩序感。 不会表达,一度是自己的一大恶魔。 精神上的汲取,就是去经历,去生活。 不会把情感和责任...

  • 看《十三邀》有感

    非常喜欢许知远主持的这档节目,有温度,深度,广度,而且他的访谈能让人感受到上一代中国文人骨子里的那份执着和纯粹。 ...

  • 看《十三邀--对话陈嘉映》有感

    《十三邀》所有的采访当中,采访哲学家陈嘉映,很难得看到许知远示弱的一面。开篇他就表现出了对哲学的尊崇,坦诚地...

  • 看《十三邀-对话罗振宇》有感

    因为看了十三邀,第一次知道许知远,一下子就被这个人吸引住了。很好的内容和策划,知性魅力与不羁态度,一下子打动了我。...

  • 受高等教育者缺乏的,是表达愤怒的能力

    最近在重看许知远的十三邀节目,印象深刻的是采访俞飞鸿的那期。 俞飞鸿说自己一直在探索自由的边界。 在国外,有一次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十三邀--对话俞飞鸿》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oc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