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日,读三毛的文字,常常暗自惊叹,却有意跳过了《雨季不再来》,而今的我,以为自己终有勇气去读懂那份年少的不成熟、不平和、不可爱,后来证明,我高估了自己。
――前言
“我注视着眼前的雨水,心里想着,下吧,下吧,随便你下到哪一天,你总要过去的,这种日子总有停住的一天,大地要再度绚丽光彩起来,经过了无尽的雨水之后。我再不要做一个河童了,我不会永远这样沉在河底的,雨季终将过去。总有一日,我要在一个充满阳光的早晨醒来,那时我要躺在床上,静静地听听窗外如洗的鸟声,那是多么安适而又快乐的一种苏醒。到时候,我早晨起来,对着镜子,我会再度看见阳光驻留在我的脸上,我会一遍遍地告诉自己,雨季过了,雨季将不再来。我会觉得,在那一日早晨,当我出门的时候,我会穿着那双清洁干燥的黄球鞋,踏上一条充满日光的大道,那时候,我会说,看这阳光,雨季将不再来。”
这是三毛《雨季不再来》一文的结尾,把故事的结局摆在这里,或许会使你产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积极与乐观,然后有勇气回首侧畔沉舟,前头病树。
你有没有听过三毛的声音?没有听过也不要紧,微博搜索就听到了,很温柔很温柔的,像是那个雨巷油纸伞下的姑娘,像是路边安安静静的星星花,像是九重天外不甚泄出的天籁,我太喜欢她的声音了,所以我一遍遍循环播放。
那是与《雨季不再来》里的二毛绝不同的三毛,是比《撒哈拉的故事》里的三毛更为平和温柔的声音。《撒哈拉的故事》认真去读,是有声音的,大漠裹挟着细沙的狂风刮在脸上,一个长发飘飘的姑娘,笑得很开心地往前跑,跑过春夏,跑过秋冬,跑过生活里所有的起伏,裙袂掀起细沙,像是一朵盛放的花。
一、《雨季不再来》
三毛说,那是二毛,就是还没有长大的三毛,还没有三毛的宽容、平和和智慧。二毛的天空下,老是阴雨连绵,晴天几乎是没有的。
二毛的世界里,有永远学不会却也逃脱不掉的数学,有阴晴不定却也无可奈何的老师,有心心相惜却只能萍水相逢的爱恋,好像青春就是永远遗憾的,要留给岁月最深刻的一笔一般,让人无限怀念,却也终究是无可奈何。
最好的年华,因为最多的遗憾而黯然失色。
二毛的心里老是苦的,表情老是哭的,经历老是悲惨的,读的时候,心里似有千斤石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还是二毛的我,仿佛与另一个我不期而遇,镜子相似的只是躯壳,这是另一个思想、经历相似的我,是比镜子里的那个相似更为令人震颤的。
二毛的世界,是不由自己做主的,那些自己做主的事,都成了另类。要听父母的话,要听师长的话,要和同龄人保持行动一致,遵守这个世界不言自明的成长规则。所有的轨道都已铺好,二毛只要负责走完这一段路就可以了,这也是二毛生命的全部使命,却也似乎,那个时候的我们,都是三毛没长大时候的二毛。
都说少年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可是或许中年不再说愁,恰是因为从青少年的愁海中浸染过,早已麻木,中年里的一地鸡毛鸡飞狗跳,不得不说更是俯拾皆是的愁;也或许是中年不懂少年愁了,岁月是最好的孟婆汤,走到中年,那青少年便成了前世今生从而被遗忘,谁说少年的愁不是愁?
那没有什么意义只是重复的“五英一汉”,那也不知道谁闲出来的一套又一套模拟题,那更不知道下一个对象是谁问题又是何方妖孽的提问,铺天盖地的作业,漫山遍野的考试,甚至还有些老是把私人情绪加诸于课堂的老师,你说我们愁不愁?我们要听这个的话那个的话,每一句话都跟机关枪的,不知道哪一枪就打到我们了,你说我们愁不愁?什么四项规定五项禁止,什么通报通知大字报,一步脚迈错了就要德育室教导主任班主任连番轰炸,你说我们愁不愁?
青春是一根绳子,把我们的手脚按照默然的规则进行归位,挣脱的代价,是天雷滚滚、山呼海啸。
二、《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一书畅销海峡两岸,世界各地,人们为那陌生而又神秘的异域风情着迷,大风、沙漠、撒哈拉威、军营,三毛用文字带我们走进它的深处,用文字去触摸生活,大风起兮沙飞扬,一个白色的小点点由远而近,那是三毛的车,它的尽头,是台北,更是亿万读者期待的心。
热情、奔放、开朗,我想了很多词来形容《撒哈拉的故事》里的三毛,但是好像每个词都不是那么准确,她是灿烂的骄阳,也是柔和的月牙;她是一朵盛开的大红花,也是一朵矮矮的星星花,她活得自在而不自我,洒脱而不随性。
她安于现世,却也有所追求;她下得厨房,却也上得厅堂;她可以静如处子,也可以活泼疯狂,她是我们爱着的三毛。
《撒哈拉的故事》是一个故事又一个故事,它以情感动人,却不拘泥于情感,它刻画人物,也描写细节,这是属于撒哈拉的独一无二的故事,悲苦却不悲哀。
我们都喜欢《撒哈拉的故事》里的三毛,那是历经世事的三毛,早已云淡风轻、不染世事。经营生活,在沙漠深处依然追求生活质量的完整;与人为善,待人接物不变的是平和与亲切;热爱世界,贫穷也好福贵也罢初心不改。你每一天遇见的不一定是全部都是值得开心的事,但每一天都值得你以最饱满的热情来拥抱。
《撒哈拉的故事》里我印象很深的有这么几个人:那个像老黄牛一样的哑奴,任劳任怨,平静地接受命运无可奈何的安排,却也珍惜生命里所有的馈赠和幸福,感谢所有生命沿途中的感动和帮助;那个最后用身子护住敌人后代的巴曹,巴曹一个人活着,他的身后是一群被撒哈拉威人暗夜袭击的沙漠军队,他仇视敌人,却懂得生命可贵,一如既往坚守着属于军人的忠贞与使命,以最优美的曲线为生命画上圆满的句号;那个悲壮的撒哈拉威英雄,那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壮士,有信仰、有情怀、有情义,享受家庭亲情的温暖,沉醉爱情的甜蜜,珍惜友情的善意,为自由义无反顾,巴西里、沙伊达,我相信他们的名字必将是撒哈拉威史书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喜欢三毛已经很久了,最爱的还是《撒哈拉的故事》,我为异域风情无限倾心,也羡慕那一份超然与洒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