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任务不是很重,所以一直在读“闲书”。这是今年的第九篇读书笔记,距离年初为自己订的目标还差很远。

起初这本书是为了凑单买的,看到封面,联想书名,我以为是一本教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遵守诸如餐桌礼仪、接人待物等常识的书。读起来才知道的确是一本育儿书,而且涉及的面非常广。




我对这本书的感受是,开始读还好,中间感觉便是“谁人都知道,但又不好做到”的一些教条,最后一部份讲到关于孩子“如何坚守底线”的内容时,对我还是很有启发的。
作者蔡颖卿,是台湾作家,一搜才知道她写过这么多书——


基本都是“细节”,关于相处之美,关于餐食之美,关于教养之美,关于生活之美,总之她被称为“美学家”。光看书名,就知道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并喜欢将生活的美翻译成文字,引导人们去发现。
接下来就写写这本书带给我的东西。
1.带孩子多做家务。
做家务的过程中,将生活中的常识和智慧灌输给孩子。简单的内容传递诸如:芹菜吃茎不吃叶;土豆生活在土里而不是树上,还可以讲一些故事或者过去的事情,这是一个亲子陪伴的好机会。
2.鼓励孩子遇到问题时,先动用自己的智慧去说服和解决,比如说在学校遇到不守规矩的孩子时,要第一时间制止并发声,而不是向老师“告状”。当然这之前,父母要尽多的教孩子一些恰当的相处之道,学会排解纠纷。
3.与人相处:一不做媒,二不做保。
不做媒是因为婚姻是一辈子的事,媒做的不好耽误别人的幸福;“保”这个字,本来就是“呆人”,所以尽量不去做这种“傻事”。
4.父母无需留钱给孩子,留给他们正直的人品、谦虚的态度和服务他人的心胸就可以了。
5.毕淑敏:恰到好处是一种哲学和艺术的结晶。它代表的豁达和淡然是幸福门前的长廊,轻轻走过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
6.学习需要时间,就像大脑的发育需要时间一样,教育是需要有耐心的,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从简单到精熟。
7.基本功很重要——“先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才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一点也是对我启发最大的一点。
小学中学是通识教育,不是专业教育,不可以用兴趣作为理由不去学习。
梁实秋先生也提及,现在所读之书范围非常广,但是,语文、数学、英语是基本学科,这三门如果学不好,以后会荆棘丛生。而这三门课全无速成之方,必须按部就班,耐着性子苦熬。
读书是一种纪律,不到一定程度,谈不到什么兴趣。
不喜欢却又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是责任。在负责任的事情上克制欲望、鞭策自己,这是一套功夫。这由不得自己任性。梁启超先生倡导的趣味之说,是对有志研究学问的人士说的,不是对读书求学的青年的致辞。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这是成长和处世之道。
最后,再借用书中的一些话收尾:
所有能创作出感人作品的艺术家,都有着深厚的知识底蕴,要接触不同的文化,总要有基础的工具,而文字、阅读、学习习惯就是我们应该帮助孩子拥有的工具。底层能力的基础打好了,才能在此基础上除了拔萃。
愿你如我一样,在引导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有所悟,并有所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