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近在看《水浒传》,书没看几页,对《水浒传》里的人物却产生了特别的兴趣,尤其是人物的“诨名”,如“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等等,还吵着我帮忙找找那一百零八将的“诨名”,说是要好好的背一背。
孩子对书中人物感兴趣,我第一反应是,这是好事情啊,对书中人物的了解,也是读书的重要一环。
我自己读书时,因为记性的原因,往往只顾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阅读,对人物名号,除了主人公——主角之外,一般不甚了解,有时连个名字也记不住,尤其是那些外国小说,往往到了整本书看完了,却还不能说出人物的完整姓名了,想来这样的读书,显得有些可笑。只是我的读书,显得特别轻松一些,只是消遣,不记得就不记得,阅读时自己开心就好。
也许是想到了自己的“不足”,所以对孩子想要了解书中人物的姓名事,也觉得重要起来。于是当孩子一提出,我心里是特别开心的;他想要我帮忙,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
我给孩子搜索了百度,找到了百度百科的知识点,准备让他自己阅读。孩子若是喜欢,就让他看一看,读一读,甚至抄下来自己去“研究”也行。
对于孩子阅读这事,我认识,兴趣是最重要的种子,做大人的,除了给种子提供一个发芽、成长的环境,适当的保护、培育也是有必要的。
无意间,单击了百度百科介绍的水浒人物,随即打开的是有关人物介绍的“秒懂百科”。之前也观察过“秒懂百科”里的视频,觉得视频虽然短小,时间都是一分钟左右,但是动画有趣,内容简洁,文字表达清楚,三言两语就让人明白一个小知识点,当时就觉得百度搜索虽然广告推在搜索前几条,但还是为我们这种小白网名做了点有意义的事,这“秒懂百科”,还是良心之作。

既然是“良心之作”,那就让孩子看看吧,于是,我又点开了秒懂百科视频。这一点可不可收拾了,孩子说:“哎呀,好看,果然是秒懂。”
一分钟,一个小视频,一则小知识,解决一个小问题,这不正是我们平常课堂中用到的“微课”吗?这里我不是为百度做广告,一直觉得,专业的东西需要专业的人去做,我们只需要合理的利用起来就行了。
我和孩子一连看了几十个人物的介绍,孩子看得津津有味,还说要跟我一起猜猜下一个人物出现时会是谁。我也看得颇有收获,当今信息技术普及之时,阅读,也应该是多元的,除了书本,还可以是视频、图片、声音等等。
所以相信,多元阅读,多感观学习,将会是一个值得实践和研究的小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