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焦虑,大概大家或多或少都有点,就像影子一样,甩都甩不掉。可是,事实上,没有多少人正视过它,任由它在我们身上肆意妄为。
《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就谈到自己的亲身经历,36岁是他的“觉醒元年”,之前的他也是每天浑浑噩噩的过日子,除了认真上班外,下班就是被一些无需动脑的事情占据着。
等到某一天,他突然开悟了,不能再这样过下去了,可伴随而至的就是无边无际的焦虑。
他发现自己这个年纪,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比他年轻的大多已成就满满,与同龄人的差距也遥不可及,而他还要从零开始。
这真是越着急越焦虑,情绪也一度低落,不知道自己现在开始,还来得及不。
可他转念一想,做总比不做强。毕竟还有很多人处在混沌状态,自我感觉良好,并没有像他那样突然觉醒。
王德顺79岁走上T台,摩西奶奶76岁开始学画画,所以他觉得自己才三十几岁,人生之路还很漫长,现在行动根本就不晚。
这也是我们大多数小白,刚开始起步时的心态,总是喜欢跟那些成功人士去比,殊不知,人家已经成功了,你怎么和他们比。
你才刚刚起步,就想着去和一个已经站在山巅的人相比较,那不是以卵击石吗?
真要比,就和过去的自己比,或者和刚起步的成功人士比,这样才能缓解焦虑。
那么焦虑的形式有哪些?作者给出了答案。
1、完成焦虑
我们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很满,以为这样,假以时日,自己就能学有所成。可事实上,计划每天总会被这样那样的事情打断,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焦虑就会悄然而至。
这点我深有体会,以前每天安排的任务清单就有很多,可一天下来,总有一两项没有完成,日积月累,没有起到正面反馈,渐渐也就放弃了。
2、定位焦虑
如果还在新人阶段,就和行业内的大咖相比,不焦虑才怪。
就拿写作来说,你刚开始学习写作,就和已经出书的人去比,不是徒增烦恼吗?
要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知,定位好自己,才不会焦虑。
3、选择焦虑
现在处于多元化的社会,可供选择的东西很多,久而久之,也会产生焦虑。
比方说:读书,有的作家让你去读,得够一够才能看懂的书,说是能力提升得快。而有的人,则认为要读令你感兴趣的书,这样才不会无趣而看不下去。那到底该听谁的呢?
4、环境焦虑
受一些外在环境的限制,有些事想做却做不了, 而有些事情不想做却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做,不得不让人抓狂。
5、难度焦虑
还是那句话,容易做的事情提升得慢,而那些难学的技能、难读的书、难写的文章,才能真正让你变大变强。
不下定决心,与之死磕到底,你始终在低效区打转,时间越久越焦虑。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焦虑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学霸不是一天学成的,作家不是一天写就的,可又不甘心,想立马速成,能不焦虑吗?
人的天性又往往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想轻轻松松不努力,就能看到效果,能成吗?
为了对抗天性,我们反其道而行之,消除焦虑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 ;
2、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真实的能力水平 ;
3、要是优先,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
4、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 ;
5、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
简单地说,放低要求,切合实际,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做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事情,让焦虑远离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