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半年,睡眠时间越来越晚,没有最晚,只有更晚。安心老师说,每一个不乖的孩子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我常常自己反省,到底为什么事、有什么需求要拖到一两点钟才睡觉呢。有意识地收集每天晚上的琐事行为,发现晚上的时间主要有几件事:吃完饭、陪孩子玩一会、跑步花费1.5-2小时、写日更1小时、刷手机微信或微博若干时间、读经半个小时。
按照叶老师教的清单罗列后就开始分析行为背后的需求。吃饭属于刚需,陪孩子属于亲子互动,时间还不是很够。跑步是保持健康状态的需要。日更是保持输出的需要。读经是清理思想的需要。这几条的时长不能减。剩下刷手机的时间,一半是处理白天来不及看的信息,一半是更新当天热点的信息。最近因为时间太紧凑,也没有什么精力更新朋友圈。每天到了夜里,思想特别活跃,同时感受无打扰的状态也很好。白天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事务、信息在牵绊。
如果早睡会带来什么损失呢?时间不够用,没法早睡。因为不早睡,早上也不能早起。
ok,使用倒推法,如果早起,能否把晚上的事情挪到早上去做呢?日更可以提前到早上做。现在上班时间推后,早上跑5公里的时间也可以满足。念经也可以挪到早上。这样晚上可以省出接近3个小时的时间。那么有希望在12点前准备入睡。
逻辑上是通的。行动上能否做到?今晚试一试。发完这篇,准备睡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