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价值的规律》这堂微课中,道子老师提出了她自己关于需求的分类:表层需求、隐藏需求、深层需求、终极需求(为了便于表达,我暂且命名为“层次需求论”),听完稍稍有些烧脑,自己便尝试将这一理论理解得更为清晰和透彻一点。
一、需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层次
1.中国文化影响。相较于西方人,中国人在表达自己的需求方面显得更为含蓄,把真正的需求“隐藏”起来,或者绕几个弯再表达,因而国人在隐藏需求这一部分显得尤为“博大精深”。
2.负面情绪影响。我们绝大部分人内在都有着大量的负面情绪,当这些负面情绪没有得到很好释放时,我们的需求往往会被情绪所左右,很难去满足自己真正的需求和了解他人真正的需求。
3.灵魂力量影响。当我们降生以来,灵魂的力量一直伴随我们的生命,灵魂的主张在最深层次影响着我们的需求,这一力量我们可能感知不到,却是最为磅礴而绵长的。(PS:我尚未感知到灵魂的力量,只是在头脑层面理解。)
二、我对层次需求论的理解
1.表层需求:表达层面的需求。即对方通过语言、动作、眼神等信息直接表达的需求。
2.隐藏需求:事情层面的需求。即对方具体需要你做什么事。
3.深层需求:心理层面的需求。即对方究竟想要你满足他什么心理需求。
4.终极需求:灵魂层面的需求。即对方在追求什么样的灵魂主张。
以微课中的“红笔”为例,A通过语言“有没有红笔”来表达希望提供一直红笔的“表层需求”,道子老师带我们看到了A希望通过红笔来作标记的“隐藏需求”,而这一“隐藏需求”背后仍然“隐藏”着“标记的内容不被破坏”这一需求,发现A这层层隐藏需求以后提供“帮忙买笔”的解决方案。事情角度的需求到此即可告一段落了。在人的角度我们还要继续挖他的深层需求和终极需求。在心理层面A需要我们满足他什么需求呢?尊重,认同,证明自己,成就感等等,这就需要更多的内在空间和更纯熟的技术去识别了。至于灵魂层面的终极需求,自己还无法深入理解。
三、更好地识别不同层次需求的途径
1.释放情绪,拥有更多内在空间。
2.了解自己,剖析自身不同层次的需求,构建理解他人的基础。
3.换位思考,从对方角度感知其需求。
4.有效沟通,通过恰当的沟通围绕需求不断深挖其真正的需求。
5.对比感知,将自己感知的和对方表达的需求对比体验,以便提升自己感知的功力,从而在今后的沟通中更为简单、直接、高效。
6.大量练习,将这一技巧不断内化,持续提升功力,进而带给自己源源不断的价值。
以上为结合课程内容的个人解读,不当之处,请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网友评论